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上延燒,但隨著經濟的崩壞,各國正在研討怎麼「開放邊境」。而在這種情況下,台灣也一直有「普篩」、「廣篩」的聲音出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以過去這幾個月來,台灣針對邊境篩檢、包機篩檢等篩檢的模式,表示「台灣要真正開放邊境,還是會有條件要謹慎評估。」
COVID-19 疾病傳播特性:發病2天前就有傳染力
陳時中說,在發病前2天就有傳染力,而感染到發病的時間,常見只有5~6天(範圍1–14天),所以在邊境普篩的部分,就是按照這個方向來進行,在機場的時候就進行「全篩」。
「我們在機場就全篩,不是挑有症狀的才篩,可以找出6成的案例,因為發病前2天就可以從PCR檢驗出來。」陳時中說,所以在邊境篩檢,第一步還是會針對所有人進行篩檢,不過檢驗還是有侷限,所以進來之後還是要進行居家檢疫,
而到底要居家檢疫多久?陳時中以群聚感染的「華航CI011班機」,以及各國回台的包機、敦睦艦隊,還有各機場的採檢結果統計進行說明,發現大部分在5~7天左右幾乎都會發病。
例如CI011班機,入境當日就篩檢出42%個案,一直到第7天已經有83%的個案篩出;各包機只有武漢包機有1名案例;敦睦艦隊第一天篩檢時就有67% 的案例,7天內也有將近8成的案例,16天內全部案例都篩檢出來。
針對所有境外移入的案例,撇除無症狀感染者之外,發現大部分的狀況都遵守了5~7天左右的發病狀況,「我們又發現5天內可以找出93%個案,7天內可以找出96%的個案,縮短居家檢疫的時間就以這個為基準。」陳時中說。
低感染風險」、「中低感染風險」2類別的國家/地區,分別可以在檢疫第5天、第7天進行自費採檢,陰性者就可以改成自主健康管理至入境後21天。
不過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還是要每天量測體溫、配合雙向簡訊回報健康狀況,並依行程表安排進行有限度的商務活動,且採實名制,記錄每日活動及接觸人員,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外出時,嚴格遵守全程佩戴口罩。
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
- 紐西蘭、澳洲(疫情升溫中,列入觀察名單)、澳門、帛琉、斐濟、汶萊、越南、香港、泰國、蒙古、不丹、寮國、柬埔寨(7/1新增)。
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
- 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7/1新增)。
邊境什麼時候可以開放?
陳時中說,雖然邊境篩檢抓得很嚴,但仍然不免有「遺漏」,像是之前冰島實施入境普篩措施,只要陰性就不需居家檢疫,但仍然造成2個月來的首起社區群聚感染,是一名美國歸國的足球選手,入境篩檢陰性後,參加了幾場足球比賽,後續確診,匡列400位接觸者, 其中3位檢驗為陽性,包含1位冰島產業部官員。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邊境仍不敢急著開放,還是要遵守台灣居家檢疫的相關規定,陳時中說,會依照該國的疫情變化、增減的狀況來評估台灣開放的程度,並要求來台者要提供防疫計畫書,就是為了避免社區感染的狀況。
文、圖/盧映慈
延伸閱讀
中國又發現豬傳人的「新型H1N1病毒」!可能引發下一波疾病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