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尿路結石的易發作季節,平均增加 20% 發作機率,主因天氣炎熱,汗流得多,如果水份補充不足,尿量減少,就會讓尿液的濃度增高,結石發作的機率便會大幅提升,醫師提醒如出現 6 徵兆,記得及早就醫。
夏天因為尿路結石而至醫院報到的患者,不論是急診或門診人數皆有明顯增加。南投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李昇平表示,尿路結石指的是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等泌尿系統結石,是相當常見的疾病。
由於夏天溫度高,民眾流汗量較大,若水喝較少,尿量減少,結石發作的風險便大增。李昇平表示,當尿量減少,會使尿液中的結石成分(例如草酸、鈣離子或尿酸等)濃縮,造成結晶質的沉澱,形成結石,依結石阻塞的部位來判斷是腎結石、輸尿管結石抑或是膀胱結石。
結石 3 大成因:家族史、飲食習慣跟不愛喝水
結石的成因很多,包括家族史、飲食習慣、水分攝取不足等,都是罹患尿路結石的危險因素。
1. 家族史
有尿路結石家族史者,患病機率較其他人高,孩童和老年人較少見,男性與女性的比例大約是2-3:1 。
2. 飲食習慣
常吃大魚大肉、重口味等食物,其高蛋白飲食內容會增加尿液中鈣及尿酸的排出量,反而減少尿液中檸檬酸的濃度,就會影響尿液中的酸鹼值,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3. 水分攝取不足
水分攝取量依每個人的年齡、體型、性別、體重、工作性質而不同,一般人每天的基本喝水建議量,是將自己的體重乘以30(單位:cc),就是每天建議的喝水量。
舉例來說,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的建議飲水量就是 60 × 30 = 1,800 cc。 正確的喝水方式是每 30 至 60 分鐘喝一次水,大約喝 100~200cc 左右,睡前 2 小時停止喝水。另外,每 2至3 個小時上一次廁所,才能維持腎臟健康。
6 大症狀有預兆應及早處理
結石發作時,可能會有腰痛腹痛、尿路阻塞、血尿、尿路感染、腸胃不適、排尿型態改變等症狀。
1. 腰痠、腰痛
結石患者有時可能無不適感,直到造成尿路阻塞,導致腎水腫,便會引起厲害的腰痠。所以當結石突然掉到輸尿管,或是原本停留在某處的結石突然發生移動,常會引發急性腰痛,也就是腎絞痛。
2. 血尿
大部分結石患者可能出現目視或尿液檢驗顯微性血尿,尿路結石發生血尿的原因,主要是結石在尿路中移動,刮傷尿路黏膜微血管出血所造成。
3. 腸胃不適
由於腎和腸胃具有相同的神經反射途徑,常見的腸胃不適症狀有噁心、嘔吐、胃痛、腹脹、腹痛、腹瀉等腸胃症狀,常會有人誤認為是腸胃炎。
4. 排尿型態改變
結石位於下段輸尿管或膀胱處,由於膀胱受到刺激,會引起尿急、頻尿、排尿困難、尿儲留等症狀。結石有時也會堵在尿道,如果只是部分阻塞,小便會變得細小,解尿疼痛,完全阻塞時,會解不出小便,膀胱漲起來。
5. 尿路感染
存在尿路結石若加上長期尿路嚴重阻塞,尿液儲留滋生細菌,會引發尿路感染。當造成腎盂腎炎時,會合併發燒、寒顫、頭暈、全身無力、食慾減退等症狀,嚴重甚至會引起敗血症。
6. 尿路阻塞
結石塞在輸尿管,除了會腎絞痛,長期尿路嚴重阻塞,阻斷尿液的流動,尿液積於腎臟,導致腎水腫,進而使腎臟功能受損。
一般小於 0.5 公分的結石,有機會隨著尿液自行排出;小於 2 公分的結石則可考慮體外震波碎石術;而大於 2公分的結石則可能會以手術的方式清除。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結石大小、位置等狀況來安排個別性的治療計畫。 李昇平提醒,每天應喝超過2,000cc的水,維持足夠的尿量,不要憋尿,均衡飲食,適當運動,預防結石發作與復發的機會。
編輯 / 賴以玲 圖 / 蘇鈺婷
延伸閱讀
夏天喝再多水還是口渴!口乾舌燥猛灌水也沒用 當心是這 6 種疾病在搞鬼
夏天汗流越多越健康?人體出汗地圖告訴你 不同發汗部位代表的健康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