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 三級警戒延長,中醫教你在家如何養生自保

iStock-969777260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台灣雖因超前部署,衝擊較小,但近期本土疫情快速升溫,民眾再次拉緊防疫神經,長庚大學中醫學系主任楊賢鴻教授認為,面對來勢洶洶的病毒,除了需有戴口罩、勤洗手與避免群聚等正確的防疫觀念及行為外,中醫藥其實也可有助於提升自體免疫,經由「扶正、祛邪」的基本作用機轉來防範未然。

現代醫學認為,免疫是機體識別和清除異常份子,保持體內外平衡的生理反應。與此基本相同,中醫學也認為人體內蘊藏著一種抗禦疾病的能力「正氣」。人之所以不受疾病的侵擾,是因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機體之所以發病,正是由於人體正氣虛弱而致,即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中醫的正氣是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也就是機體的免疫防禦功能。

抑制病毒、調節免疫對抗新冠

翻閱中醫典籍,「免疫」一詞最早見於明朝「免疫類方」一書,當時的意思指免除疫病的危害,而「疫」是古人對傳染性疾病的稱謂。楊賢鴻主任表示,雖然免疫一詞在中醫學出現較晚,具體內容也與西醫有別,但有關免疫的思想,以及傳染病的發生等理論卻相當早,內容非常豐富。

楊主任舉例指出,漢代「素問‧刺法論」中,當黃帝詢問有關疫病發生傳染時,岐伯的對話為「要使人不受傳染,必須做到正氣充實於體內,邪氣才不能侵犯。」 這裡的「正氣」可以認為是人體抗病機能的總括。

楊賢鴻主任表示,病毒感染在中醫學稱為「時行感冒」,屬疫病,即是傳染病的意思。中醫認為人體感受風邪(病原)的侵襲,而機體免疫力低下,不足以抗邪而致病。至於中藥抗病毒的基本作用機轉是扶正、祛邪兩方面,中草藥抗流感病毒途徑有兩條,其一是直接抑制病毒,另一像則是通過調節人體免疫功能而間接抗病毒。

人參、靈芝或黃耆等藥物可用來調養體質

在直接抑制病毒方面,楊賢鴻主任指出,相關研究顯示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單味中藥,大多數為清熱解毒中藥,主要成份大致為多酚類及黃酮類,如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大青葉、魚腥草、黃芩、黃連等。

另外,也可以通過調節人體免疫功能而間接抗病毒,這類的中藥如人參、西洋參、黃耆、靈芝等藥,通常是藉由提升人體的免疫機能來對抗病毒感染,而非直接有抗病毒的作用。除了單味中藥以外,中藥複方諸如銀翹散、清肺湯、小柴胡湯及麻杏石甘湯等也都被證實有抗病毒的作用。

楊賢鴻主任提醒免疫力較差而常常感冒的民眾,如果要提升免疫機能,建議在中醫師的指示下適度使用補氣中藥,像是人參、靈芝或黃耆等藥物來調養體質。

但是如果患有慢性肝炎、慢性腎炎或是已感染病毒的人,身體已有慢性發炎性疾病,則不適合服用上述補氣藥,以免讓身體的免疫反應過度表現,進而傷害自身的組織。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

COVID-19 / 四川傳出 2 確診來自台灣!指揮中心證實:這是正常現象

COVID-19 / mRNA疫苗導致罕見心臟病?指揮中心評估:目前利大於弊

COVID-19 / 新增 6 例死亡!90 多歲患者「陰轉陽」呼吸衰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