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民眾是從事重工業等相關產業,以郭先生舉例,40 多年前曾擔任鍋爐維修技工至少 4 年以上,近年開始感到胸痛及呼吸喘,經診斷後為罹患惡性間皮細胞瘤,臺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吳明玲主任指出,這是和郭先生工作場所的石綿所影響。
吳明玲提到,石綿已被國際癌症研究署列為一級致癌物質,而長期暴露於石綿可能會導致惡性間皮瘤、肺癌、喉癌、卵巢癌、肺纖維化、胸膜斑與瀰漫性胸膜增厚等問題,「還會有胸悶、胸痛、咳嗽、呼吸喘等症狀。」
另外,吳明玲也解釋,石綿所引起的相關疾病潛伏期可長達 10 年,「甚至達 3、40 年都有可能,但是對健康的危害往往是暴露後幾十年才發生,因此容易忽視疾病與石綿暴露的相關性,其中,惡性間皮細胞瘤也被證實與石綿暴露具高度關聯性,初期症狀包含呼吸困難及不明原因胸膜疼痛,病程往往快速,多數人在一年內死亡。」由於石綿疾病的潛伏期相當長,即使離開相關職場已久,仍屬於石綿相關疾病的高風險族群。
有鑑於石綿疾病的潛伏期漫長,國際環境職業衛生專家也建議各國政府,應對過去曾有石綿暴露的勞工進行醫療監測,希望能早期做診斷疾病,並給予早期醫療照顧,此外,因作業場所的石綿粉塵,也可能隨著工作者的衣物被帶入居家生活環境中,工作者的同住家庭成員也應該接受健康追蹤。
台灣預計在 2022 年 5 月 1 日職災保護法施行後,推動石綿作業工作者離職後職業健檢服務,期望透過健檢追蹤,提早診斷出胸膜斑與石綿肺等早期病症,使罹病勞工在出現致死率較高的肺癌與惡性間皮細胞瘤病症之前有機會獲得早期診斷、適當的醫療照顧與職業病補償。通過提高早期發現石綿肺症和非惡性石綿相關疾病的診斷能力,間皮瘤的臨床和病理診斷,早期發現、通報、登記、報告和補償石綿相關疾病。
最後吳明玲也提醒,如勞工朋友曾從事石綿暴露相關工作者(建築或拆除業、造船或拆船業、汽機車維修或製造業、隔熱或保溫工程業等),即便已離開相關職場久未接觸,還是屬石綿引起相關疾病高風險族群,「所以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咳嗽、呼吸喘等問題,想進一步了解自身疾病是否可能與石綿有關,可以去尋求各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或各大醫院的職業醫學科尋求相關職業疾病認定。」
臺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經勞動部職業安全署委託,成立職業傷病防治中心,並配置職業傷病個案管理師,專為勞工朋友提供職業傷病認定需求,與勞保權益諮詢及申請相關職業疾病給付,因大多數石綿相關職業疾病的個案在發病時已屆齡退休,依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失能一次金申請辦法,可至勞保局申請失能給付金。
文/張庭瑋 圖/蘇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