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婦女節前開展!「生命之織」影像藝術展 10 位女性癌友用影像展現生命之美

過去,女人身上的疤被視為破相,現在,從 10 位不同際遇的女性癌友身上的疤痕,看見的是病後留下最動人的生命徽章!「生命之織」影像藝術展以女性癌友為主角,將癌友的傷疤與豐富多樣的生命姿態以攝影作品與訪談短片形式展出,真實呈現女性癌友生命之美。

剛錄取政大研究所的李宜錡在 17 歲時罹患血癌,最花樣的年華面臨生命突如其來的噩耗,不服輸的宜錡在面對一連串的治療時也未曾在人前落淚,面對未來,她雖然不敢把夢想訂得太遠大,但表示會盡力的過好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何如瑄在產檢時發現罹患卵巢癌第 1 期,要治療還是保住小孩生命成為人生最難的抉擇,最終如瑄還是選擇繼續等待小生命出世。兒子平安出生後開始接受治療的她,已經從 1 期進展到 3 期了,她卻表示一點都不後悔,因為孩子平安長大是她最大的欣慰和動力。

專業的策展及攝影團隊為10位勇敢的女性癌友用影像記錄她們的生命故事。

10 位女性癌友展現生命之「姿」 讓疤痕成為美麗的生命徽章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近 6 萬名的女性罹癌者,因此在 38 婦女節前夕,國民健康署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共同攜手南山人壽和 SPRG 縱橫公關集團,舉辦「生命之織」影像藝術展,展出 60 幅攝影作品及一部 10 位癌友的訪談短片,將 10 位女性癌友的傷痕與多樣的生命姿態以短片和攝影形式呈現出來。

影像除了捕捉各種癌症造成的疤痕,也映照出癌友如何直視內心的掙扎、不甘、恐懼等感受後,將其轉化成正向的力量,進而慢慢地縫合身體與心靈的傷,以嶄新的姿態拾回身體與生命的主導權。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靳秀麗表示,透過展覽,10 位病友勇敢地分享其痛苦過程,重新創造出生命的意義,打破舊有框架,理解自己為什麼會遭遇這樣的事情,也希望透過這樣的策展,讓其他癌友有機會給自己新的看見,讓沒有生病的朋友,理解周遭生病的親友,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生活所要面對的挑戰與困難。

取名為「生命之織」,一則展現癌友的生命「姿」態、再者也體現大眾的「支」持和社會所編「織」出的照護網絡,希望藉由此次展覽鼓勵其他癌友,面對疾病時可以轉念,讓「傷疤」不再是缺陷而是美麗的生命徽章。也希望號召各界資源,將對於癌友的支持力量轉化為實際行動,讓癌症的治療目標除了提高存活率外,也幫助癌友擁有「好的癌後生活」。

癌症希望基金會攜手國民健康署、南山人壽、SPRG縱橫公關集團一起舉辦「生命之織」女性癌友影像展。

共織一張溫暖且縝密的癌症照護網絡 抗癌路上不孤單

為協助癌友因應在生活中遭遇到、但醫院的醫療照護無法觸及的各種問題,國民健康署自民國 97 年 7 月起委託癌症希望基金會推動「癌症資源單一窗口服務試辦計畫」,並從民國 99 年起補助醫院建立癌症資源中心,至今已逾 10 年,目前已有 86 家醫院設有癌症資源中心。

將這些癌症資源中心作為手中的線,政府與民間團體一同將醫院及社區間「織」了起來,整合相關的資源,織出一張溫暖且縝密的網絡,呵護國民的健康、落實著癌友的持續性照護,這正是生命之織最重要的意涵。

國民健康署表示,癌症照護的首要目標不只要幫病友活得久,更要活得好,政府當協同民間、企業多方力量,為台灣超過 72 萬的癌友家庭打造完善的照護網,讓癌友和家屬們感受到支持和依靠。「生命之織」攝影展展現了癌友們奮力抗癌的美麗之姿,圍巾串聯活動則傳達民眾心意,讓癌友們感受到大家對他們的溫暖,讓抗癌之路,不孤單。

展覽資訊
地點:台北南山廣場藝文中心(台北市松仁路 100 號 3 樓)
展期:3/4(五)〜3/27(日)
開展後每周六(3/5、3/12、3/19)邀請 6 位癌友代表親臨現場分享他們的故事。

文/賴以玲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乳癌是女性最大癌症!治療衛教、財務規劃⋯一次看懂抗癌必知 5 大面向
走過癌症幽谷…她上大學、挑戰鐵人活出新意義!
懷孕期間發現卵巢癌,媽媽勇敢生下兒子成為抗癌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