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幽門桿菌害胃癌風險增16倍!腹痛、脹氣超過一周要小心
工作壓力大,飲食作息不正常,常常感覺到腸胃疼痛、脹氣無法緩解,如果症狀拖超過一周至一個月,小心胃癌偷偷找上門。醫師提醒,早期胃癌跟胃炎症狀十分相似,且越晚治療存活率效果較差,有長期胃潰瘍史者務必提早篩檢。
長安醫院腸胃科醫師許鈺銓表示,臨床上常遇到有長期胃潰瘍病史的民眾,吃完東西容易肚子痛、會脹氣,但吃藥後症狀遲遲沒有改善,拖了六個月後再照胃鏡,驗出體內有幽門桿菌,病理報告切片更揪出早期胃癌。
年輕胃癌患者增「菸酒是兇手」
許鈺銓說,病患罹患胃癌的主因是因為幽門桿菌未根除而導致癌化。根據國健署統計,高達九成的胃癌患者曾感染幽門桿菌,感染後易造成反覆消化性潰瘍、破壞胃粘膜,罹患胃癌的機率高達一般人的16倍。
此外一般胃癌患者多發生在40歲以上族群,但年輕族群比例也在增加,尤其「愛抽菸、喝酒」的民眾,時常以為是胃炎而已,購買市售胃藥「壓住症狀」暫時緩解,但後期胃出血、潰瘍情況仍不斷復發,才發現原來已經是胃癌上身。
胃癌腫瘤「吃穿黏膜」小心了
根據腫瘤侵犯深度,可區分原發病灶、局部淋巴結、遠處轉移等不同期。一般「早期胃癌」症狀中,腫瘤尚未吃穿胃黏膜下層,可採取腫瘤切手術或內視鏡高頻率電刀切除,復原較快,也還不需要任何化學治療或放射療法。
若一至三期胃癌,腫瘤吃穿胃黏膜下層,且出現淋巴轉移,依據型態大小需進行腹腔鏡開刀,如全胃切除術、次全胃切除術等,切除組織及部分器官,容易易引起消化問題,部分則輔以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
第四期遠端器官轉移,此是狀況要靠手術或化學療法治癒機會低,主要透過以減少癌症併發症為治療目標,避免消化器官阻塞為主,但存活率並不樂觀,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提高胃癌存活率的首要目標。
預防胃癌注意六徵兆
預防胃癌,先從預防幽門桿菌的感染開始!許鈺銓建議民眾飯前洗手、避免共食改用公筷母匙、避免吃到不乾淨的食物、水一定要煮開才能喝、少吃醃製和高油脂食物等。
對於40歲以上的高風險族群,如有抽菸喝酒史、家族病史者,每1~2年做作胃鏡與胃幽門桿菌檢查,僅靠抽血檢查效果差,若一但發現感染,則需盡速殺菌治療,避免拖成胃部癌變。
提醒民眾,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若有出現腹脹、腹痛、噁心嘔吐、消化不佳、食慾下降或吐血、解黑便等六徵兆,就要特別注意,若症狀持續了兩週,務必向專業醫師諮詢。
文/謝承恩、圖/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