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項研究指出,音樂為嬰兒提供了一種促進社會發展和互動的現成方法。研究代表著理解年幼孩童對音樂節奏敏感程度的重要發現,表明與生俱來的音樂感知與早期社會發展的緊密連結。
在所有人類文化中都觀察到給嬰兒唱歌的習俗,以嬰兒為導向的歌唱是一種文化上普遍的音樂現象,已知可以安撫嬰兒並促進嬰兒和照顧者的連結。
這項研究表明,當一個成年人對嬰兒唱歌時,嬰兒通常會隨著音樂節奏增加對歌唱者眼睛的觀察,歌唱者也會及時將他們的臉部表情與歌聲同步,根據音樂節奏讓表情更加引人入勝。因此,以嬰兒為導向的歌唱節奏帶來了豐富的社會交際與人際參與線索,為支持嬰兒的社會發展提供了一種非凡的手段。
據了解,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VUMC)、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醫學院及馬庫斯自閉症中心(Marcus Autism Center)的研究人員招募了 112 名 2 個月或 6 個月大的嬰兒。研究無時無刻追蹤嬰兒的眼睛動作,發現早在 2 個月大時,當嬰兒第一次與他人互動時,更有可能將目光鎖定在發出音樂節奏的人身上。
到 6 個月大時,嬰兒對於面對面的音樂遊戲已經驗豐富,且正在發展越來越複雜的節奏感知和交流行為,如牙牙學語時,他們看著歌唱者的眼睛並與音樂節奏同步的可能性是 4 倍以上。
音樂是嬰兒早期社會情感發展的核心
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耳鼻喉科副教授 Reyna Gordon 博士強調,音樂不僅僅是娛樂,更是早期社會情感發展的核心。這些發現代表了人們理解非常年幼的孩子對音樂節奏的敏感程度的重要一步,也就是天生對於音樂的感知和早期社會參與交織在一起。
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音樂認知實驗室主任 Miriam Lense 博士表示,給嬰兒唱歌似乎很簡單,但它充滿了豐富而有意義的社會資訊;研究表明,當照顧者給嬰兒唱歌時,他們正在促進嬰兒的社會連結與社會學習。節奏可預測性,這種音樂的普遍特徵,是構建社會互動和支持嬰兒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機制。
文/孫珞軒、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音樂也能療癒身心靈問題!從 3 大面向全方位了解音樂治療
音樂與腦波頻率調節有助 ADHD、自閉症、憂鬱症!全面解析音樂治療與神經科學
音樂治療協助診斷、監測與評估憂鬱症!研究:可從即興創作互動中追蹤病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