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 50 多歲男子在確診後,仍持續胸悶、胸痛,且維持數個月之久,對日常生活帶來極大影響,直到前往就醫,在專業儀器檢測下,發現是肺小支氣管受到病毒影響導致發炎與細菌感染。
雙和醫院胸腔內科陳冠元醫師指出,該個案在就診後即安排脈衝震盪肺功能(IOS)測定技術進行檢測,利用患者自然呼吸的回聲波來測定氣道阻力及阻抗變化,進而得知是下呼吸道的小支氣管有異樣。
他指出,染疫後的持續症狀,如胸悶、胸痛、易喘等呼吸道症狀、疲累與肌肉痠痛,大多數患者會在數個月內逐步緩解,若後遺症持續三個月以上且無其他原因可以解釋其症狀就可視為長新冠。
胸痛可分為 4 類型
而胸痛為染疫後常見症狀,英國健保署指出,胸痛又分為 4 大類型,包括一般胸痛、胸部肌肉疼痛、吸氣時胸痛以及心絞痛型胸痛。其中吸氣時胸痛又稱為胸膜疼痛,患者在吸氣時會感到尖銳的疼痛感,通常可能為胸膜炎、心包炎導致。若突然胸痛持續超過 15 分鐘,或是突然胸痛伴隨噁心嘔吐、出汗或是呼吸急促,就建議盡快就醫。
陳冠元醫師指出,新冠病毒造成的其他併發症,常有民眾認為染疫後只要好好休養即可,往往忽略身體的警訊,也讓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此外他補充,臨床上曾出現患者因久咳不止,讓原先的鼻竇炎狀況加重,長期鼻塞、流鼻涕、鼻涕倒流與頭痛不止,甚至影響到工作表現,直到就醫後才發現情況不只是新冠後遺症,同時還引發慢性鼻竇炎急性惡化,幸好有來門診就醫,避免情況持續惡化。
而隨疫情穩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2 月 20 日起除醫療照護院所及公共運輸具等特定場合外,即將放寬戴口罩規定,陳冠元醫師指出,仍不可小覷新冠病毒對身體的造成的傷害,特別是尚未接種 3 劑 COVID-19 疫苗、或有癌症、重大疾病及慢性病史的高風險族群。
另外,像是高齡長者、孕婦或未滿 5 歲的幼童,由於自身抵抗力較弱,也得特別注意,除戴口罩,多洗手、避免接觸眼、口、鼻,以及遠離人多、密閉等擁擠的場所。
文/李祉函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胸悶胸痛是怎麼了?胸痛可能的6大原因
輕微胸痛不是忍忍就沒事!心臟警訊別忽略 胸痛常見位置、原因有這些
「急性胸痛」常見有這五大原因!急診醫師教你怎麼判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