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年齡下降!幼娃搔抓破皮滲液「皮膚苔癬化」恐加重憂鬱風險

過去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的盛行率約為 1 至 2 %,直到現在已有 10 幾 %的患者,而且發病年齡也越來越小,讓家長也非常擔心。專家也提醒,除了皮膚不適、影響身體健康,甚至也會加重兒童憂鬱的風險。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姚宗杰指出,在臨床看診時常常最讓醫師頭痛的是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時常孩子看遍各大名醫,最後只能使用類固醇治療。

然而使用類固醇治療,長期下來對生長發育也會傷害,甚至還會變成水牛肩、體重變重、膚潰瀾、長班、胃潰瘍、長不到、高血壓等副作用,也只能轉而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但一方面也擔心肝功能、腎功能或者造血功能異常。

每 10 位兒童就有 1 人罹病

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約每 10 位兒童就有 1 人罹病,影響所及不僅在於個人皮膚,更關乎健康與整個家庭。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皮膚醫師、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楊靜宜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發炎且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主要表現症狀包括嚴重搔癢、紅斑、丘疹、皮膚乾燥無光澤。但反覆搔抓破皮滲液,長期下來易造成皮膚苔癬化,變得又厚又硬,家長跟小孩都非常辛苦。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姚宗杰醫師提醒,中重度皮膚炎對兒童身心有嚴重影響。記者謝承恩攝影

異位性皮膚炎加重憂鬱風險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副院長洪志興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搔癢特別好發於夜間,嬰幼兒半夜搔抓造成睡眠品質變差,容易影響生長激素分泌與發育。

此外,嬰幼兒異膚反覆發作,長期也會增加焦慮憂鬱、傷口感染甚至需住院治療的風險,對未來人格發展與成長易有不良的發展,需要家長及醫師謹慎小心。

此外就連家人的生活,包括睡眠、經濟與人際關係也面臨巨大壓力,尤其是媽媽,經常被責怪為不用心照顧孩子,甚至也要面對周遭親友的關切,也形成壓垮照顧者的最後稻草,值得更多人關心,並盡早就醫尋求好的治療辦法。

圖、文/謝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