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短缺已是全世界延燒性的議題,台灣過去被抨擊對於缺藥問題處理不積極、跨部門互踢皮球,衛福部對此成立跨部門「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針對藥品短缺事件進行整體性的預防與應對,若未通報業者將來需要吃上罰則。
衛福部部長薛瑞元指出,目前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目前架構大致底定,組織架構可以由衛福部部長擔任召集人,次長擔任副召集人,採專人及跨司署合作,聯合食藥署、中醫藥司、醫事司、健保署、國健署及疾管署等六個單位合作。
六大部門調度藥品全列管
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指出,目前藥品供應平台涵蓋西藥、中藥、疾病藥品、兒童困難取得藥品、公費疫苗及傳染病用藥等,並整合五類用藥,全部都會進行庫存掌握、藥品調度與啟動藥品調度機制。
內容包含結合食藥署「西藥供應資訊平台」、中醫藥司「中藥供應資訊平台」、醫事司「兒童困難取得之臨床必要藥品及醫材管理資訊系統」、國民健康署「罕見疾病特殊營養食品暨緊急需用藥物物流中心」及疾病管制署「公費疫苗及傳染病用藥之供應」等。
藥品因減價退場怎麼辦?
但衛福部長薛瑞元指出,「目前部門都由各自進行藥的採購,會直接掌握庫存量,但另外比較複雜的是健保核價的問題,會有廠商因減價而退場導致缺藥問題。」對此健保署也有五項應變機制進行把關。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目前會要求業者無法確認 6 個月內藥品的供應時程應進行通報,避免突發性的缺藥問題產生。倘若國內沒有替代藥,也會有優先核價得機制。
另外近日也不希望有藥物藥價不敷成本使用的問題,可針對特殊藥品重新審核藥價或專案輸入,另外替代藥品也能申報費用。希望這五大應變機制可以解決國內缺藥問題。
缺藥不通報恐吃上罰則
針對西藥缺藥進展,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表示,針對西藥缺藥問題已久,目前已於今年 3 月 24 日發文請相關公協會轉知會員,並請醫療機構及藥局等,針對目前仍短缺的個別廠牌藥品重新進行通報。
同時藥品輸入業者至少每月與國外藥品供應商,都藥確認藥品於 6 個月內的輸入時程及數量,國產業者至少每月要確認生產藥品原物料於 6 個月內的庫存及到貨時程,並皆需妥善評估藥品庫存及國內臨床需求。
另外業者必要時增加藥品輸入數量或儲備原物料,若 6 個月內藥品有不足供應時,需速至平台通報,食藥署未來將定期公布前兩週通報案件的辦理情形。
然而對於業者非緊急事故或必要藥品,則 1 年內不得收納該項藥品,需要換另一業者收納,另外若屬於緊急事故或必要藥品未通報,則可能罰以 6 萬至 30 萬元。
圖、文/謝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