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潛伏期多久?如何傳染?喉嚨痛又嘴破5大典型症狀整理,學齡前嬰幼兒、國小生要小心!

新冠疫情趨緩、口罩解封後,腸病毒也隨之而來,甚至進入流行期,而腸病毒好發於 5 歲以下嬰幼兒,症狀也可能較嚴重。尤其在校園裡,老師、學生都群聚,又更容易人傳人、交叉感染。不過有些人會誤會腸病毒會嘔吐或腹瀉,這其實是錯誤觀念,究竟腸病毒典型及非典型症狀有哪些?

⚠️ 自我察覺!當有這些症狀請盡快就醫檢查

  • 痛的位置:若伴隨皰疹性咽峽炎,患者口腔中會出現潰瘍,若是手掌、腳掌與臀部出現顆粒性疹子及水泡,則是或手口足病。
  • 痛的方式:嘴中出現病灶、破洞,因此吞嚥時可能會疼痛。
  • 其他症狀:發燒、喉嚨痛、頭痛、噁心
  • 好發族群:5 歲以下嬰幼兒容易重症,但大人小孩都會得,只是超過 6 歲症狀通常比較輕微。
  • 可掛專科:小兒科、家醫科、耳鼻喉科。

其實每年 3 月底、4 月初大約都會進入腸病毒流行期,並於 5、6 月達到高峰,只是前幾年在防堵新冠疫情時,實施嚴格的防疫措施,讓腸病毒幾乎安靜兩年,直至去年底才又開始現蹤。目前國內腸病毒疫情的整體趨勢高於 2017 年以來同期。

  • 疾病盛行率:無具體盛行率,但目前已進入大流行,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每周腸病毒就診人數超過 1 萬名。
  • 好發族群:腸病毒好發於 5 歲以下嬰幼兒,但大人也有得病可能。
  • 疾病概況: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目前社區仍以克沙奇 A 型為主,但腸病毒 71 型、D68 型都有在活動中,常與疱疹性齒齦炎搞混。

Heho整理包 症狀及原因

腸病毒分幾種?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 23 型 A 群克沙奇病毒、6 型 B 群克沙奇病毒、3 型小兒麻痺病毒、30 型伊科病毒及最後發現的 68 至 71 型腸病毒等六十幾型,近年又陸續發現多種型別,但目前已將以上型別的病毒,重新歸類為腸病毒 A、B、C、D。其中腸病毒 71 型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腸病毒 D68 型也可能引起嚴重的症狀,包含神經系統症狀及呼吸衰竭等。

我為什麼會得腸病毒?5 歲以下嬰幼兒要特別注意

腸病毒的傳染途徑

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因此處於亞熱帶的台灣,幾乎全年都會出現個案。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傳染方式分別為糞口傳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呼吸道傳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和接觸傳染(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感染),新生兒則可能透過胎盤、孕婦分娩過程或產後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

腸病毒通常好發於腸病毒好發於 5 歲以下嬰幼兒,但大人也有得病可能。普遍感染腸病毒後,約 2 到 10 天(平均約 3 到 5 天)會開始出現症狀,但其實在發病前幾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以發現病毒,此階段就已經具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也就是排便)釋出病毒,時間長達 8 到 12 週之久。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說明,腸病毒傳染力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容易在校園、幼兒園、安親班、家庭等地點傳播。

我發燒又嘴巴痛是感染腸病毒嗎?盤點腸病毒典型與非典型症狀

腸病毒有哪些症狀?

由於腸病毒是多種病毒的總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柯申指出感染不同型別的病毒,後續發展出的症狀也不太相同。典型症狀由克沙奇病毒或腸病毒 71 型引起,包含:

  1. 疱疹性咽峽炎
  2. 手足口症
  3. 發燒
  4. 紅疹
  5. 喉嚨痛

另外社區中也常見 D68 型病毒,而非典型症狀通常由 D68 型引起,症狀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為主,與一般感冒十分雷同,但和典型症狀不同,家長不能因為沒有典型水泡或紅疹就掉以輕心。

不過疾管署指出,若是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大多不太出現典型的「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峽炎」,反而是以發燒、食慾不佳、躁動不安、皮膚出現紅疹、腹瀉、嘔吐為主,但病況進展嚴重時可能引發凝血異常、心肌炎肝炎、腦炎、新生兒敗血症。

腸病毒要小心引起重症,重症前兆一次看

腸病毒重症前兆一次看

另外,5 歲以下嬰幼兒是重症高危險群,其中腸病毒 71 型最容易引起重症,孩子在腸病毒的病程中,家長須特別留意是否有任何的重症前驅症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徐于康說,年紀越小的孩子越是重症高風險族群,父母可用「抽、睡、快、吐」四字口訣來記憶,一旦發現上述狀況,可能為重症的前驅症狀。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補充,腸病毒 71 型重症前兆的病徵,分成腦炎相關及心肺功能衰竭相關。若出現腦炎前兆,建議立即住院;若為心肺功能衰竭,則應該馬上轉兒童加護病房。

如果孩童感染腸病毒,或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都建議讓兒科醫師評估,爸爸媽媽也務必注意後續是否出現重症徵兆,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時間,以免造成嚴重後遺症,比如肢體癱瘓、腦炎、心肺衰竭甚至死亡。

文/陳韋彤

諮詢專家: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柯申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