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怕動大刀!台灣首例「三尖瓣支架瓣膜置放」手術挽救高齡心衰竭

心血管疾病是主要的國人死因前幾名,舉凡冠心症、心衰竭等和有結構性心臟病的病人,過往罹患三尖瓣閉鎖不全的患者,需進行傳統開心手術,非常棘手,但如今新醫材的出現可以微創方法達到治療的效果。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副教授林茂欣指出,心臟隨著使用時間拉長,就會出現損耗問題,即使預防醫學也無法組織心衰竭發生,好發位置除了主動脈瓣之外,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位置「三尖瓣」。

三尖瓣不全造成右心衰竭

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暨心血管中心副主任虞希禹指出,三尖瓣是是整個心臟入口的大門,如果門關不好,發生「三尖瓣閉鎖不全」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心臟形成血液倒流,導致右心房效率差。

一旦輸送血液變差,因而提前造成右心衰竭,重度的三尖瓣閉鎖不全,會造成病人呼吸喘、容易疲累,嚴重還會造成肝腎功能下降。血液就會逆流,造成下肢腳腫、肝功能異常,嚴重還會肝腎衰竭

病人不敢做傳統開心手術

林茂欣指出,三尖瓣閉鎖不全若發生輕、中度的病人,還可以評估服用藥物,但如果到了中重度,按照標準針對嚴重三尖瓣手術需要進行傳統式開心三尖瓣置換與修補手術。

但因為不少病人年老與罹患多種內科疾病導致手術風險高,很多病人都不敢接受開心手術,但近期歐洲一至二年內通過新醫材的出現,可以透過心導管置放兩個瓣膜防止心臟擴張、協助送血,是一大福音。

雙腔靜脈瓣膜系統安置術

臺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高憲立指出,三尖瓣是位於右心房和右心室的一個閘門,透過在上下腔靜脈至放置支架瓣膜,使用「異位性上下腔靜脈支架瓣膜置放術」可以有效改善心衰竭問題。

目前該置放術的瓣膜材質為牛的心包膜組織,縫至鎳鈦合金的支架內,讓因三尖瓣缺損而逆流的血液不會外溢至上下靜脈,提高輸血效益。

目前國際統計手術成功率 94 % ,術後第 6 個月病人心衰竭嚴重程度有生活改善,電腦斷層上右心室的治療體積也較手術前少,病人在加護病人觀察一日,隔天即可下床活動。

適合高齡者但要評估3條件

虞希禹指出,過往隨心臟的困難程度不一樣,傳統三尖瓣手術的正胸開手術或側胸開,手術時間大約 3.5 小時到 6 小時,至於新方法時間降低至 2 到 4 小時左右。

而恢復期傳統的恢復期是從 10 天到2周,如果病人年輕或因為感染或外傷造成的三尖瓣逆流,則建議使用傳統手術,而新術式則較適合高齡者,或本身有共病如心衰竭、肺動脈高壓、肺病等患者。

目前該術式侷限在高危族群如三尖瓣閉鎖不全嚴重者,要評估肺動脈壓不能太高、右心功能不能太差、瓣膜有一定的大小,讓瓣膜大小可以卡住在上下腔靜脈等條件才可以進行。

新醫材術式須送食藥署審查

林茂欣指出,目前這項醫材術式在國內尚未獲食品藥物管理署上市許可,每一例個案都需要經由人體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核,再衛福部審查核定,也因沒有列入健保給付,病人要自費 130 萬元。

目前臺大醫院已完成台日韓首例個案,另外香港和澳洲今年也剛完成案例,目前關於醫材的使用年限或是否需要二次替換等數據仍還在蒐集當中。

圖、文/謝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