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包餡湯圓到底差在哪?專家解析1關鍵:4小時內下鍋最安心

過完農曆新年,緊接而來就是元宵節,家家戶戶一起吃湯圓、賞花燈或猜燈謎,在購買或製作湯圓、元宵時,到底差在哪?又可能有哪些食安和飲食危機,過敏者更需要多加小心!

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吳秀梅提醒,市售湯圓和元宵也要標示過敏產品,若含有常見過敏原,如甲殼類、芒果、花生、牛奶/羊奶、蛋、堅果類、芝麻、含麩質之穀物、大豆、魚類等10項及其製品。

另外使用亞硫酸鹽類等終產品其二氧化硫殘留量每公斤10毫克以上者,應留意外包裝標示的「本產品含有○○」、「本產品含有○○,不適合對其過敏體質者食用」等相關警語,以避免不小心引發致敏反應。

包餡湯圓跟元宵差在哪?

湯圓是以糯米粉與水混合後,並染上紅色,直接揉製成紅白二色。而元宵是先將餡料做好,沾水後放進裝有糯米粉的竹篩中,搖動竹篩使餡料滾動沾附糯米粉,反覆進行數次讓元宵逐漸成形。

組長指出,因為元宵需要沾水、滾糯米粉,反覆達 6 至 7 次,如果經過多次冷凍冷藏會出現破裂,因此最好在元宵製作完 4 小時內下鍋烹煮較佳。

紅白湯圓色素添加要注意

食藥署強調,在製作湯圓或元宵時,如果因加工所需而添加著色劑,應選用符合「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准用品項,或符合「天然食用色素衛生標準」的天然食用色素,並以提供著色需求的必要使用量為原則。

最後,食藥署呼籲,在選購或製作時,應辨明食品過敏原相關標示及選用符合規定的食用色素,當個聰明選購的消費者,才可守護自身食品安全,並與家人快樂安心慶元宵。

文/謝承恩 圖/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