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不奮鬥時,我做得更好了」 你努力成癮了嗎?

iStock-825383494

2018過去了,忍不住翻開年初時寫的年終總結和新年計劃,又開始了每年慣用的三省吾身:「今年我夠努力了嗎?今年我真的奮鬥了嗎?今年我達到既定目標了嗎?」年末了,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習慣呢?那你有沒有更進一步思考過,關於「努力」背後的心理狀態?

「努力!奮鬥!」,是電影《喜劇之王》的第一個鏡頭,卑微的小人物尹天仇對著大海喊道。

之前在社群上看到評論區這樣一個回覆:

「很多人覺得自己活的太累,實際上可能是因為他們太閒了!人是不能閒的,一閒就會想太多,就會感情泛濫。所謂矯情屁事多,空虛寂寞冷,都是因為懶散墮落閒。」我震驚了,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對於「閒著」的恐懼和不接受已經嚴重到這個程度了。我們把「不努力」等同於懶散墮落,一個所謂優秀品質的缺失,被當做了弱點和甚至原罪。

apple-device-blur-blurry-273222
圖片來源:pexels

成年早期的人們,「努力奮鬥」成了生活的全部。甚至人們還會用「比你聰明的人還比你努力」的雞湯來激勵自己。人們好像從一生下來就被要求奔跑著,要努力。所有人都告訴你,人生就像在游泳啊!不能停下來!停下來就會死!(停下來還可以飄著啊。)

被這種「努力」的雞湯餵養著,現在我們的努力可能不是出於我要追求某個目標,而是純粹的為了努力而努力,或者說,我們也許是努力成癮了。

「努力成癮」是什麼?

無論一個人訴諸的形式是菸、酒、性、賭、藥、毒,還是遊戲、購物、看電影,甚至學習、工作,但凡這些行為的目的僅僅是把自己沈浸在裡面,來改變或者規避某些情緒,並且頻發到對生活本身造成損害,它就是強迫性成癮行為。

但我們排斥藥物濫用的人,卻贊揚工作狂,只不過是因為後者是以被社會認可的形式表現——努力。其實工作狂和癮君子一樣,都是病態。

「努力成癮」就這樣被人們病態地接受著。並且那些「不努力」的人,則不被社會容忍,甚至被自己厭惡。

「努力成癮」表現在三個方面:

1.總是覺得自己需要更努力。

當別人說他很勤奮時,這人通常會反駁:這世界上比我勤奮的人還很多,不努力怎麼趕上別人。成癮者把「拼命」當做一個優秀的品質。「不努力就去死」這種偏執的口號也是大行其道。

但其實這些人努力得很痛苦、很耗竭,他們並不享受這個過程,甚至有時把工作、學習、努力當做懲罰自己的工具。比如,「今天又沒背單詞,趁睡覺前趕緊看兩頁吧,明天罰自己多背100個!」

1032
圖片來源:freepix

2.嫌棄不夠努力的自己。

總是試圖把自己的全部時間都投入到「有用的」事情中。當感覺自己處於平穩、放鬆、懈怠,這些「非努力」狀態的時候,就會產生恐懼,怕自己墮落。

比如,玩遊戲、看劇、逛街、旅遊……只要是對於達成目標沒有直接作用事情,全部都認為是在浪費時間,每次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都會有濃濃的負罪感,認為這些是「不應該」且「沒用」的。

3.任何失敗都是因為不夠努力

成癮者會忽視、不認可自己/別人以往的努力,就算事情失敗的原因根本無法控制,成癮者們也會一股腦地給自己或別人下一個「你不夠努力!」的結論。

其實總是口口聲聲說「要努力」的人們,他們對自己的認同感並不好。如果仔細追問,他們其實說不出為何要努力,所以乾脆不管那麼多,先努力再說!

就這樣,三個方面環環相扣,形成了閉合且自洽的負性思維循環。

 「努力成癮」是怎麼形成的?

1.只有無限的努力才能獲得誇獎

小的時候,就算我們考了班上前幾名,父母和老師可能會出於「不讓你驕傲」的立場教導你:「你這還沒考到第一名呢,得繼續努力啊!」 就算考了全校第一名還有全縣第一全球第一等著你去努力。

似乎努力是沒有盡頭的。同時,也只有在我們一直「努力」的時候,才會得到誇贊。

這些反饋會讓我們形成堅固的信念:只有在努力的時候,我才是被認可、欣賞的;而「滿足於現狀、不努力」這種思想則是很危險的。所以我們就一直否定自己的努力,並強迫自己不敢停下來。

2.焦慮是驅動力

焦慮是使得「努力成癮」可以一直穩定持續地存在的原因。我們越想強迫自己去全神貫注地工作、逼迫自己一天必須學12個小時,就越是因為內心的焦慮而做不到。達不到設定的目標,又再次引發焦慮。

只追求讓自己忙成一隻陀螺的人們,往往都是因為焦慮生焦慮。

fashion-footwear-grass-631986
圖片來源:pexels

3.自我厭惡

努力成癮的人可能有很差的自我認同,和過度的「超我」。因為社會環境和個體經歷的影響,自己成為一個無法接受「不勤奮」的自己。

「討厭自己」是一種非常不好的體驗,為了擺脫這種自我厭惡,寧願去承受奮鬥的痛苦,也不想體驗羞愧感,至少讓自己看起來很努力。

教練,我不想努力

當那個亂髮、缺門牙的三井壽哭著說 「教練,我想打籃球」 時,他放下了之前痛苦的沈淪,選擇了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那麼你也可以放下那些努力的偽裝,嘗試去看看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1.認識到真正致鬱的是什麼。

2.一個人在奮鬥的時候,往往會陷入到看不見盡頭的努力中,逐漸耗竭原有的動力,只剩下緊迫做事情的焦慮和放鬆之後的自我厭惡,二者交替進行。

所以人們需要意識到,有害的並不是「閒下來」本身,而是它所引發的孤獨和自我厭惡,那才是真正致命的東西。

3.越努力,越焦慮

有無數的人告訴你,要努力去改變自己,努力去變得更好更好更更好。但當你看不到這條「變得更好」的路的盡頭的時候,焦慮和抑鬱也常常隨之而來。

但心理咨詢師不會教導你,或者「糾正」你。心理咨詢的作用是幫助來訪者觸及自己的認知盲點,拓寬認知能力,而不是教導如何去改正。心理咨詢能幫我們看到自己的努力,探索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自己到底在追求的是某個目標,還是只是在漫無目的的「瞎忙著」。

也許只有當我們逐漸認識到這些之後,也許才能真正依據自己的本心,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努力」不能做到所有的事情,比如努力變清純、變自由,努力快速進入睡眠狀態,努力去練瑜伽,這些聽起來就很荒唐可笑,因為一用力,這些東西就頓時不存在了。

如果努力本身讓你很痛苦的話,就不要自己硬扛著了,不如和心理咨詢師一起,嘗試不去努力?卸下包袱,以更加輕鬆的狀態迎接新的一年的吧!


本文授權轉載自簡單心理,原文:《“「當我不奮鬥時,我做得更好了」 你努力成癮了嗎?》
參考文獻:
Carolyn Cutrone. (2014). Are you a hard worker or a workaholic?
John Bradshaw. (1988). The family – A revolutionary way of self-discovery.
HEHO編輯部整理編輯

延伸閱讀

「我們總是忽略真正重要的事」 情緒到達臨界點的 9 個徵兆

病由心生是真的!研究發現 7 成疾病與情緒有關

家裡整潔心就乾淨了嗎?其實真正的斷捨離是要做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