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濟各逝世!心臟衰竭有分級 醫示警「不易自己發現」確診前病情常已持續數月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21日逝世,根據梵蒂岡衛生局副局長阿爾坎吉利(Andrea Arcangeli)簽署的教宗死亡證明,教宗的死因是「腦中風、中風引起的昏迷以及不可逆的心臟衰竭」。此外,阿爾坎吉利指出,方濟各除了近期曾因雙側肺炎導致呼吸衰竭外,也患有高血壓和第二型糖尿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師蘇一峰表示,一般而言肺炎感染後容易併發血管栓塞腦中風與心臟衰竭。他也說明許多研究指出,肺炎後身體會進入大衰退,之後如果沒有好好調養,會讓心肺負擔太大,便會產生心肺衰竭的情況。而心臓衰竭又稱為鬱血性心衰竭,俗稱心臓無力,是指心臓功能受損、心臓無法打出足夠的血液量以滿足身體及組織代謝的所需求,而產生一連串的症狀,如呼吸困難氣喘、疲倦及全身或四肢水腫

為什麼會心臟衰竭?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郭志東指出,心臟衰竭有許多病因,主要的病因包括:冠狀動脈疾病 (動脈硬化),這個疾病會導致心臟病發或心肌衰弱;未經治療或控制的高血壓,即使沒有心臟病發,也會引發心臟衰竭。其他病因還包括:因濾過性病毒或其有毒物質 (毒素) 所引起的心臟辦膜疾病及心肌虛弱。

郭志東說明,當心臟功能衰竭時,我們體內會自發性的產生代償機制以提高心臟輸出使血壓升高,心跳變快,血液容積增加,讓更多的血液流回心臟。剛開始的時候有所幫助,但心臟就必須做更多工把多餘的血液打出心臟,長期下來增加心臟的負擔,惡性循環下,反而惡化心臟功能。

心臟衰竭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在病發初期可能無法診斷出來。病情持續發展後,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覺便會大受影響。病情進入嚴重期後,患者會變得遲鈍或只能臥病在床,無法維持正常活動,甚至危及性命。心律不整是造成心臟衰竭猝死的主要原因,另外,糖尿病患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比沒有糖尿病的人高,因為糖尿病會伴隨其他引發心臟衰竭的危者因子,如:高血壓、肥胖和膽固醇過高。

心臟衰竭如何分級?

郭志東說明,依照紐約心臟協會標準委員會(NYHA)按功能性分類可分為4級:

第一級:
身體功能不受限制,普通的身體活動不會引起過度疲倦、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

第二級:
身體活動輕度受限制,可以從事日常活動(如掃地、爬樓梯);若作劇烈運動,就會感覺呼吸困難、疲倦、心悸或心絞痛。

第三級:
身體活動明顯受限、休息時會緩解,但是從事日常的輕微活動(例如:爬樓梯、掃地)也會導致疲倦、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

第四級:
執行任何身體活動都會不舒服,甚至躺在床上或站著不動時,都會感覺呼吸困難、疲倦、心悸或心絞痛。

上述分級是等民眾到院經過醫師診斷後所下的判斷,日常生活中民眾如果覺得心臟不適,即使只是一點點的症狀,都必須盡早就醫檢查。郭志東表示臨床上也發現,在心臟衰竭確定診斷前,患者的病情可能已經持續數月或甚至數年以上了,這是因為心臟衰竭是一種長期慢性的疾病,症狀會隨時間慢慢的越變越糟,在發病的早期,是不會有任何明顯症狀的。

郭志東強調,心臟問題不容忽視,如經醫師診斷為心衰竭,往往代表心臟已經有不可逆的傷害,需要靠藥物長期控制以改善症狀,並配合生活型態的改變:保持規律的生活;適度的休息和運動;維持愉快的心情;盡量減少會造成心臟負擔的因素(生病、情緒壓力等);避免溫差太大;限制鹽類及水分的攝取量(依據醫師所訂定的標準);每日固定測量與紀錄體重,若有較大幅度的增減,請通知醫師。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諮詢醫師: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郭志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