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 40 多歲的男子常常尿急,有時候甚至還來不及走到馬桶就尿了出來,害得他只能塞條小方巾在褲襠裡吸附尿液,此外,他也因為頻尿,動不動就想上廁所;醫師提醒,尿急、頻尿與夜尿是 3 個最惱人的下泌尿道症狀,除了攝護腺肥大與泌尿道感染這 2 個禍首外,還需要認識的就是「膀胱過動症」。
什麼是「膀胱過動症」?
振興醫院微創手術科主任蔡昇翰指出,膀胱過動症的定義是非其他病因造成的尿急,可能合併急迫性尿失禁,同時經常合併頻尿與夜尿。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相當高,約在 11%-16% 之間,且盛行率會隨年齡上升而增加。
他進一步說明,由於難以控制的頻尿、夜尿與尿急感,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多方面的影響,例如:睡眠障礙、避免社交、影響工作表現等,甚至也會減少性生活。
膀胱過動症症狀評估表有助診斷治療
蔡昇翰表示,膀胱過動症的診斷,最重要的地方,在於排除其他潛在的疾病,例如:感染、結石、尿路癌症等,後續則是針對患者症狀的嚴重程度與不同面向進行治療。此外,「膀胱過動症症狀評估表」(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s score , OABSS) 是膀胱過動症診斷與治療的重要工具,能夠讓醫師了解患者的困擾面向與嚴重程度,也能作為治療後成效評估,而診斷標準總分 3-5 分為輕度;6-11 分為中度;12 分以上則為重度。
膀胱過動症症狀評估表

膀胱過動症的治療方式
蔡昇翰指出,關於膀胱過動症治療由輕至重約略分為 3 種,可以依據患者症狀的嚴重度與治療反應排列組合。一是生活型態調整與骨盆膀胱訓練,出門前或睡前減少飲水,以免發生尿急或急迫性尿失禁。同時避免攝取咖啡因,咖啡因和攝護腺沒有直接關聯,但是會刺激膀胱收縮,對於有頻尿、尿急、夜尿的人來說,咖啡因會加重上述的症狀,因此應該盡量減少攝取。患者也可以進行膀胱自我訓練,於有急尿感時,嘗試轉移注意力,稍等 5-10 分鐘再去解尿。
其次,口服抗膽鹼藥物或乙型促效劑兩類能放鬆膀胱、減少膀胱內壁平滑肌收縮的藥物,蔡昇翰建議病人諮詢泌尿科醫師,了解服藥的注意事項,若是服藥後發生解尿困難的狀況,也請盡快回診就醫、調整用藥。第三則是侵入性治療,例如:膀胱肉毒桿菌注射、神經調節技術,以及膀胱過大或尿液分流手術等,請與泌尿科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方針。
蔡昇翰強調,由於膀胱過動症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倘若有這方面困擾,建議可以先使用膀胱過動症症狀評估問卷自我評估後,進而與泌尿科醫師進一步討論相應治療計畫,才能有良好且滿意的治療成果。

文/劉一璇、圖/康珈毓
諮詢醫師:振興醫院微創手術科主任蔡昇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