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重症、死亡案例上升!出現嚴重症狀務必盡快就醫!

新冠疫情高峰提前出現,疾管署最新監測報告顯示,上週就診 7 萬人次,雖然是連續 9 週上升,但是增幅僅有 9.3%,明顯趨緩。不過,上週仍新增 166 例重症、25 例死亡,雙創今年單週新高,其中還有一名 30 多歲男性死亡,是今年最年輕死亡個案。

新冠疫情高峰略降  重症風險仍需注意

新冠疫情連續 9 周就診人數上升,但疫情有收斂,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端午節後沒有出現新冠就診潮,上周新冠門急診就診人次 7 萬人,跟前一周相比僅增加 9.3%,評估上周已達高峰,比原先預估提早報到,並且不如預期嚴峻,但重症跟死亡人數仍有持續增加。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上周新冠門急診就診 7 萬 182 人次,較前一周 6 萬 4194 人次增加 9.3%,增幅已趨緩,較原預估這周的 11 至 12 萬人次,減少 4 成。這一波疫情高峰 7 萬人次,僅為去年夏季新冠疫情高峰 13.2 萬次的一半左右,對醫療量能的影響明顯減輕。

新冠快篩陽性後返家休養!30 多歲男子 10 天內重症過世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25 名死亡個案中,包括 1 名來自北部、年約 30 多歲的男性,他是今年新冠死亡個案中年紀最輕者,該名男子並無慢性病史,且未曾接種任何一劑新冠疫苗

林詠青進一步說明,該名男子自 5 月下旬開始陸續出現喉嚨痛、全身痠痛等症狀,持續約一週。期間曾自行使用快篩,結果呈陽性後前往醫院就診,當時已被懷疑有心肌炎,並直接安排住進加護病房,不過患者當時自行選擇出院返家休養。

出院後症狀未見改善,男子 3 日後再次前往急診,醫師發現其精神狀態異常,並經 PCR 確認為新冠確診;後續病情惡化,出現腦炎、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雖經積極使用呼吸器與給藥治療,仍於 6 月上旬病逝,從二度住院起至死亡僅 10 天。

他提醒,民眾如果出現嚴重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胸痛或胸悶未解、神志不清、皮膚或指甲床發紫、無法進食或飲水、尿量減少、收縮壓低於 90mmHg,或在無發燒情況下心跳超過每分鐘 100 次,務必要盡快就醫。

疫苗打氣新高 6/11 起放寬第二劑間隔

為強化防護力,疾管署推動 JN.1 疫苗接種,目前累計接種達 230 萬人次,上週新增 7.2 萬人接種,創今年新高。目前全國接種率為 9.3%,65 歲以上第一劑接種率為 19.3%,第二劑僅 1.6%,尚有待提升。

此外,從 6/11 開始,針對 65 歲以上長者、55-64 歲原住民及免疫不全者等高風險族群,第二劑間隔將調整為 2 個月(60 天),鼓勵符合資格者儘速接種,以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