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蹲下撿個東西,結果膝蓋痛到走不動了!」賦優適能運動工作室營運長也是運動傷害防護師的宋國峰說,這種案例他聽過太多。許多銀髮族看似日常的小動作,卻潛藏運動傷害的危機。到底銀髮族該怎麼安全動起來?從生活動作到肌力訓練,關鍵在於「正確使用身體」與「循序漸進」的觀念。
銀髮族常見錯誤動作宋國峰指出,很多長輩在做家務、彎腰撿東西時,會無意間用錯姿勢,例如「直接彎腰」而非正確下蹲,反而加重關節負擔。他曾遇過長輩旅遊回來後膝蓋痛到必須開刀,「因為本來肌力就不夠,再加上錯誤用力方式,反覆磨損造成傷害。」
走路、拖地就夠了嗎?活動量≠訓練
不少長輩以為「我有在動啊,我每天都有掃地拖地、走路」,但宋國峰強調,這些日常活動屬於勞動,不是訓練。「你動了,但沒有增加肌力。真正能讓你身體變強的,是設計過的訓練。」
宋國峰建議,剛開始可以從生活中刻意創造「走動機會」,例如「用小杯子喝水」,喝完就走去裝,增加走動次數。這能提升基礎活動量,幫助身體先「開始動起來」,為後續訓練打好基礎。
銀髮族運動第一步:徒手開始、安全第一
針對年長者初期訓練,宋國峰分享:「我們會從徒手開始,先做一個關節的活動,比如坐著往上舉,不讓他同時蹲又舉。」因為年長者常有身體歪斜、肌肉緊繃等問題,過度訓練反而容易受傷。「要先讓他能動,慢慢累積熱量缺口,再來才談重量和強度。」
運動也是社交,宋國峰認為,讓銀髮族開始訓練,除了健康目的外,「社交動機」也很重要。「在國外,運動是社交的一部分,大家一起動起來交朋友,比較容易建立習慣,也比較有樂趣。」他鼓勵家人陪著長輩一起動,讓運動變得更自然也更持久。
文 / 楊依嘉、圖 / 艾蜜莉
延伸閱讀:
月經異常、提早停經?等發現卵巢早衰太晚了!保養從30歲開始!
你今天和誰吃飯?聯合國幸福報告揭密:共餐有助抗孤獨、焦慮、防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