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多喝又多尿!我得了糖尿病嗎?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初期症狀、第一型和第二型成因一次整理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光是在台灣就有 250 萬名糖友的健康和生活受到影響。那到底為什麼會罹患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有什麼樣的症狀?其實要從糖尿病有不同類型開始說起,若能及早開始控制血糖,並搭配飲食和運動計畫,也有可能逆轉糖尿病!

根據健康保險署數據顯示,2012 年台灣糖尿病人數有 176 萬,到了 2015 年破 200 萬大關,2017 年達 210 多萬,2020 年來到 241 萬,截至 2021 年台灣已經有快 250 萬的糖尿病患,也就是全國約有 10% 的人罹患糖尿病,儼然成為新一代的國病。

糖尿病在國人 10 大死因中,死亡人數年增率高達 11%,排名第 5,且有年輕化趨勢,儼然成為新一代國病。且 2021 年的 10 大死因中,除了糖尿病之外,還有 4 項與糖尿病息息相關的疾病,像是心臟、腦血管、腎臟、高血壓等,又此可知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不容小覷,醫療負擔相當龐大,是國人必須正視的問題。

  • 疾病盛行率:每 10 人就有 1 人得到。
  • 好發族群:有家族病史、年齡超過 45 歲、體重過重者有更高的風險。
  • 疾病概況:10% 屬於「第一型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另外 90% 為「第二型糖尿病」。
每10人就有一人罹患糖尿病,糖尿病為十大死因第五名

Heho整理包 症狀及原因

什麼是糖尿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疾病,也是一種慢性病。因為身體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或是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造成身體控制血糖的能力變差。當血液中糖分變多,血糖升高卻無法獲得能量,反而造成身體的發炎反應、或引起其他的併發症。身體之所以沒辦法使用糖分,有幾個原因:

  1. 缺乏能幫助身體利用糖分的胰島素。
  2. 製造胰島素的胰島細胞不明原因壞死。
  3. 攝取的糖分、熱量過高。
  4. 過胖。
  5. 有其他的慢性病如高血壓、高血脂或癌症。

當這些原因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之後,身體再也無法恢復到可以正常「利用糖分」的狀態,就會形成糖尿病。身體缺乏胰島素,或是細胞無法使用胰島素、產生了「胰島素阻抗」,血液中的糖分就無法進入細胞中,造成身體缺乏營養、同時傷害血管,也同樣會形成糖尿病。

所以產生糖尿病的關鍵原因,就在身體有沒有「分泌足夠」的胰島素、能不能「正確使用」胰島素,除了飲食之外,體質、運動和壓力都會造成影響。

多吃多喝多尿、體重莫名變輕就是糖尿病的前兆嗎?會有哪些不舒服症狀呢?

糖尿病最常被提到的症狀就是多吃、多喝、多尿「三多」和體重莫名下降「一少」。由於糖尿病會讓整個身體泡在糖水裡,所以不只有這些症狀,還會造成全身性的不舒服,這些症狀是從一些輕微的狀態開始:

  1. 多吃、容易餓;
  2. 多喝;
  3. 多尿;
  4. 體重莫名下降;
  5. 腋下、脖子等皮膚皺摺處變黑;
  6. 容易疲勞;
  7. 身體燥熱、多汗;
  8. 反覆尿道炎;
  9. 皮膚搔癢;
  10. 牙齦反覆發炎;
  11. 手、腳容易麻癢刺痛;
  12. 視力變模糊;
  13. 白天嗜睡。

糖尿病 5 大初期症狀

另外,可以觀察的是,如果身體頻繁出現以下 5 個症狀,建議可以檢查一下血糖,因為這些都是經常被忽略的糖尿病初期症狀:

  1. 牙齦常發炎
    糖尿病代表身體一直處在「高血糖」的狀態,而過多的糖分,會讓身體的免疫系統認為它們是「外來物」而不斷攻擊,造成身體發炎;尤其是很多血管的地方,更容易形成發炎狀態,像是牙齦。如果刷牙時經常流血、牙齦紅腫、有中度以上牙周病、牙齦萎縮就必須注意。
  2. 聽覺、視覺變差
    糖尿病患因為神經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不良,讓眼睛、耳朵的血管會發炎硬化,影響視聽神經跟視網膜的營養,視力變得模糊、看東西變吃力、聽力變得不好、且常會耳鳴
  3. 晚上睡不著、白天容易嗜睡
    睡眠週期正不正確,跟糖尿病有很大的相關性。因為有些激素會配合「睡眠週期」來更改分泌的時間,如果睡眠不正常、睡眠品質差,就會使激素亂掉,很可能讓血糖一直維持在高點。午睡太長通常代表晚上睡眠品質不好,根據歐洲疾病研究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sease)2015 年的周年會議,發現白天午睡 60 分鐘以上,會使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46%。
  4. 手腳刺麻、感覺變遲鈍
    長期高血糖會引發全身大、小動脈的硬化甚至阻塞,尤其是小血管的動脈硬化,造成週邊神經的缺血性傷害,就會產生「神經病變」,造成手腳末梢刺麻、感覺變遲鈍。
  5. 多汗
    高血糖造成的神經損傷如果影響到「汗腺系統」,就會造成出汗不正常,而且在某些情況下也會更容易出汗,像是沒有活動時或在涼爽的環境也會冒汗,面對壓力、緊張時還可能全身汗濕。
症狀描述
牙齦常發炎刷牙時常常出血
牙齦紅腫
被診斷有中度以上的牙周病
牙齦萎縮
聽覺、視覺變差視力變得模模糊糊
看東西變得吃力
聽力也變得不好
常常有耳鳴的狀況
晚上睡不著、白天容易嗜睡晚上睡不著
常做夢
睡眠品質差
午睡習慣睡太久
手腳刺麻、感覺變遲鈍感覺手腳末梢會有刺麻的感覺
反應變得很遲鈍
多汗在沒有活動的時候、涼爽的環境中,也會不停地冒汗,但並不覺得熱。
面對壓力情況、緊張的時候全身汗濕。
糖尿病5 大初期症狀
糖尿病易忽略的五個症狀:牙齦發炎、視聽覺變差、失眠又嗜睡、手腳刺麻、多汗

為什麼會得糖尿病? 15 條糖尿病高風險行為你中了幾條?

除了體質無法改變之外,生活習慣、壓力這些原因都可以靠自己改善。檢視一下 15 條危險因子中如有 3 條符合,你很可能就是糖尿病的「候選人」,如果符合 5 條以上,可能已經是糖尿病前期但卻不自知。 15 條高風險行為自我包括:

  1. 二等親中有糖尿病患,或是有糖尿病家族史。
  2. 曾罹患多囊性卵巢,或是妊娠糖尿病。
  3. 脂肪肝
  4. 身體質量指數(BMI)24 以上,或男性腰圍 90 公分以上、女性腰圍 80 公分以上。
  5. 體脂肪大於 30%。
  6. 血脂、膽固醇超標(三酸甘油酯大於 250 mg/dl,低密度膽固醇超過 130mg/dl,高密度膽固醇低於 40mg/dl)
  7. 肚子餓的時候容易頭暈目眩、感覺很容易低血糖。
  8. 體力特別差,樓梯爬 2 層就氣喘吁吁,飯後容易想睡覺。
  9. 容易忽胖忽瘦。
  10. 喜歡吃甜食、喝含糖飲料、西式點心。
  11. 喜歡吃精緻澱粉如白飯、白麵條,少吃五穀雜糧。
  12. 喜歡吃湯湯水水的食物,像是羹飯、燴飯,或是會把菜湯、菜油拌飯吃乾淨。
  13. 三餐常常不定時。
  14. 長期睡眠不足、睡眠時間少於 6 小時,或是常常熬夜、超過半夜 11 點才睡。
  15. 常常感覺壓力很大。

如果發現自己 15 條高風險的行為中了 3 條,建議開始針對自己中標的風險進行改善,比如調整晚睡的作息、開始運動減肥等;如果中了 5 條以上,應該去新陳代謝科看診,按照醫師的指示來設計自己應該要遵行的生活作息規劃,避免惡化成糖尿病。

糖尿病可分為三型!什麼是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什麼是妊娠糖尿病?

很多人對於糖尿病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年紀比較大、累積多年之後才會產生」,其實糖尿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根據近 10 年統計,30 至 49 歲的患病人數正在逐年上升。

而其中,大概有 10% 左右的人是屬於「第一型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另外 90%是「第二型糖尿病」。雖然都是糖尿病,但是他們面臨的難題和生活日常卻大不相同。

第一型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因先天缺乏胰島素,必須透過注射胰島素來維持身體的糖分代謝,避免酮酸中毒。但由於還是無法像正常分泌的胰島素一樣,隨著身體的需要、血糖的高低來調配需要分泌的量,所以定時、定量的吃飯,還有計算食物熱量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型糖尿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飲食」。第一型糖尿病通常以幼兒居多,最常見的是剛出生至 10 歲左右,但也有可能成年才發病。

第二型糖尿病

最常見的糖尿病型態,通常是因為某些身體狀況,像是肥胖或是其他疾病,而導致胰島素無法發揮作用,讓身體處在高血糖狀態。這類型糖尿病可以靠吃降血糖藥物來治療,重點是要去除所有會導致胰島素阻抗的因素,如果身體缺少肌肉或是脂肪太多,都會造成嚴重的胰島素阻抗問題,一定要嚴格的控制體重。第二型糖尿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體重控制」。第二型糖尿病則是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高峰集中在 40 至 60 歲。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指的是孕婦在懷孕前沒有糖尿病病史,但於懷孕過程第一次被診斷出有高血糖的現象。懷孕期間出現血糖過高的狀況,可能是因為內分泌失調引起。研究顯示,孕婦在懷孕期如果體重過重、肥胖或是嚴重肥胖,產生妊娠糖尿病的風險分別是正常孕婦的 2 倍、4 倍和 8 倍,且妊娠糖尿病的後遺症是有可能在孕後增加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

為什麼會得糖尿病?依成因可分為 3 種類型

糖尿病沒有好好控制,可能引起哪些併發症?

糖尿病雖然不會造成立即致命,但帶來的慢性併發症卻不容小覷,且影響範圍廣泛,當身體長期處在高血糖的狀態下,容易提高併發症的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牙周病等,嚴重危害自身健康。

  1. 腦部:腦梗塞、失智症、中風
  2. 神經(糖尿病神經病變):自主神經病變、周邊神經病變、麻痺。
  3. 血管:高血壓、周邊動脈疾病。
  4. 眼睛(糖尿病網膜症):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視網膜病變、失明。
  5. 呼吸器官:肺炎、肺結核
  6. 口腔:牙周病。
  7. 心臟:心肌梗塞、狹心症、粥狀動脈硬化。
  8. 腎臟(糖尿病腎病變):慢性腎臟病、腎功能不全、尿毒症、蛋白尿。
  9. 皮膚:細菌感染、黴菌感染、毛囊炎、蜂窩性組織炎。
  10. 泌尿器官:泌尿道感染、排尿障礙、勃起障礙、頻尿。
  11. 腳:壞疽、足部潰瘍。
  12. 癌症:肝癌胰臟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直腸癌膀胱癌乳癌

看更多:罹患糖尿病不只顧好血糖就好!小心併發症才是要命元兇

糖尿病併發症多,嚴重危害健康

諮詢專家:
1. 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 蔡世澤
2.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傅志宣
3. 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陳建雄
引用資料: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