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大家都期待著新冠疫情可以隨著夏天升溫時趨緩。然而近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在《Science》期刊上指出,北半球夏季升高的氣溫不太可能會顯著抑制新冠疫情的蔓延,只有大部分人獲得新冠免疫力時,氣候才成為緩解因素。
其實早在一個月全,《JAMA Network Open》上的研究,就已經證明了新冠恐怕是相當耐得住高溫甚至高濕度。這項研究分析了一起發生在江蘇省淮安市一個公共澡堂的群體感染事件,一名新冠肺炎的患者,在發病之前來過該浴場,並在之後6天裡,將病毒傳染給了另外8名健康的人。
WHO官員表示:不能幻想新冠病毒夏天就會消失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呼籲,各界不應抱有錯誤期待,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會如同流感一樣,一到夏季就自動消失。世衛突發衛生事件計畫執行主任瑞恩表示,當局未掌握新冠病毒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活動能力,必須預期病毒在夏天仍具有傳播能力。
對於期待病毒在夏季消失,他說:「我們不能如此假設,現在沒有證據顯示這會發生。因此我們現在就必須對抗這病毒,而不是幻想它會自行消失。」
高溫高濕環境也難擋新冠病毒入侵人體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者模擬了全球範圍內的大流行,並且重點挑出了9個平均濕度和季節週期都大不相同的城市。要注意的是,這裡僅考慮了氣候、季節的因素,但是沒有納入人口密度、防控措施和其他復雜環境因素的。
從模擬結果來看,同在北半球,縱使紐約、倫敦和德里的氣候差異極大,但是大流行的規模卻沒有什麼差異。而在熱帶地區,疾病的流行要比北半球持續時間更長,強度更低。這可能是由於熱帶地區濕度相對較高,所以不會出現高緯度地區那樣的高傳播率,不過爆發仍然是很嚴重的。研究結果顯示,高溫高濕環境或許也難擋新冠病毒入侵人體。
群體免疫才能抑制新冠擴散
研究團隊意識到,人類抵抗能力相關的因素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他們認為,免疫時長的變化決定了傳染病大流行的時間。由於缺乏群體免疫,這一因素在某種新病原體導致的傳染病大流行中,扮演的角色尤為重要。
研究團隊表示:「人們對於病毒的抵抗力越強,對氣候的敏感度就會越高。如果模型運行的時間足夠長,就會出現大流行,疫情會變成季節性感染。」
總而言之,這項研究結果表明,雖然氣候可能在某一特定地區傳染病大流行暴發規模和時間的方面造成影響,但人群的免疫狀況才是一個更為根本的驅動因素。
就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言,熱帶和溫帶地區均應為疾病的嚴重爆發做好準備。夏季的溫度雖不能有效地限制感染的傳播,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長期而言氣候並不重要。對氣候驅動因素以及抗擾度的更詳細的了解,對於理解控制措施的意義至關重要。
參考資料:Susceptible supply limits the role of climate in the early SARS-CoV-2 pandemic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