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一瓶點滴,等於是吃進20包迷你洋芋片

iStock-974162092

「醫生,給我吊一支大筒,這樣好的比較快」,像這樣的要求,經常會出現到醫院求診的病患口中聽到,有不少病患都會反應,在打完點滴之後精神會變好,身體比較舒服,所以經常會有病人主動要求打點滴治療。不過,「吊大筒」真的對改善緩減不適症狀真的這麼管用嗎?

一袋生理食盬水含納量竟是20包迷你洋芋片

根據統計,國人每年至少用掉6,000萬瓶點滴,每年健保給付點滴治療的費用高達20多億元,但其實很多點滴的使用都並非必須,而是醫療資源的浪費,甚至對於某些患者而言,點滴還有致命的危險。一袋生理食盬水的含納量相當於20包洋芋片,經常注射生理食盬水極可能會傷到腎臟。

掛點滴極易造成藥物反應、降低免疫力與人體菌群失調等症狀

打點滴是很傷血管的行為,愛打點滴的人罹患靜脈炎或靜脈血栓的風險也會提高,容易造成靜脈表面凹凸不平而發生血栓,進而造成血管變得狹窄而不明顯,這個常打點滴的部位以後就很難再找出血管做靜脈注射。

打針是一種侵入性的醫療,各種侵入性醫療都有引發感染的風險,點滴直接注入血管內,如果處置不當,或患者本身的免疫力較差,局部感染的風險就會增加。打點滴也比口服藥更容易出現藥物反應如過敏、水腫與肺水腫等不良反應,點滴中的雜質直接進入血液,嚴重的可能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此外,打點滴也會導致自身菌群失調,增加細菌的耐藥性,使身體產生抗藥性,降低人體的免疫力,提高身體感染疾病的機會,以後再患相同的疾病如果不打點滴的話就會很難好起來。

世界各國已有以平衡液取代生理食盬水的趨勢

有鑑於點滴注射的生理食鹽水對於人體健康的各種負面影響,已有在美國、歐洲與澳洲等地已經有用平衡點滴液取代生理食盬水的趨勢。所謂的平衡點滴液(balanced fluids)也含有食盬水,但添加了鉀和其它成分,比較像血漿。

據研究人員估計,使用平衡液取代生理食盬水的新式點滴,每年可以因此減少5到7萬個打點滴而致死的病例,還有10萬個腎衰竭的病例,但台灣目前尚未有以平衡液取代生理食盬水的計畫。

陳亦云/文  何宜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