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乾癬,最令患者感到困擾的就是永遠去不完的頭皮屑,以及臉部、軀幹及四肢等紅腫、脫屑的症狀。這些外表上的皮膚病灶,讓病人必須承受來自旁人目光的心理壓力。但更嚴重的問題還在後面—一部分的乾癬患者可能隨後會併發乾癬性關節炎,導致手指、腳趾及四肢關節腫痛,甚至會有關節永久變形的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邱瑩明表示,雖然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有8成會出現引人側目的皮膚症狀,但其實完全沒有傳染性,這是身體自體免疫系統失調造成的問題。
自體免疫疾病控制應採用「達標治療」,建議未達標即換藥
「自體免疫系統失調造成的疾病難以治癒,但是已經可以獲得很好的控制,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與醫師配合積極治療。」邱瑩明醫師指出,具體的方式是需要醫病之間積極的溝通,逐步設立更高的治療目標,也就是treat to target (T2T)─達標治療的概念。
過去研究顯示,相較於接受一般常規治療的病患,積極達標的治療方式 (每四週追蹤並以達標為治療目標),對於關節腫痛和皮膚病灶都有較好的改善。
邱醫師表示,在罹病多年的患者身上,常見因過去藥物療效較差,患者已習慣身上留有小部分的皮膚病灶,問診時都會向醫師表示目前治療效果良好,多數病人滿足治療現況,但事實上卻未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缺乏好的溝通,醫師也難以了解患者的真實需求,因此無法給予適當的換藥建議,導致病灶未消,而對患者的生活依然造成困擾。
乾癬性關節炎已有生物製劑,從源頭「抑制發炎」改善症狀
隨著科技的進步,乾癬性關節炎有越來越多的治療選擇,邱醫師表示,雖然外用藥膏、復健都能改善皮膚及關節等症狀,但疾病肇因於免疫系統過度的發炎反應,仍需針對發炎的源頭進行治療。舉例來說,近年來熱門的生物製劑,是自體免疫疾病的標靶治療,根據不同機轉與特定細胞激素結合,抑制發炎因子,改善自體免疫誘發的發炎反應。其中乾癬性關節炎也有相對應的生物製劑,能夠同時良好的改善關節與皮膚症狀,甚至有可能達到皮膚病灶百分之百清除 ( PASI 100)的成效。這樣的自體免疫治療的突破,讓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得到更好的疾病控制。
醫生鼓勵:病人要積極追求「100%皮膚病灶改善」的正常人生
邱醫師分享,有一名年約50的男性患者,已罹患乾癬性關節炎十幾年,使用過傳統的消炎止痛劑、免疫調節劑等仍深受關節炎及皮膚病灶的困擾,直到換成第一代的生物製劑,終於達到PASI 75(皮膚病灶改善75%)的成效,當時患者對治療結果已非常滿意,但其實額頭仍留有小塊病灶。邱醫師表示:「但根據達標治療的目標,我們會鼓勵要勇敢追求更高的治療目標,也就是PASI 100,為病人爭取更好的生活品質。」
邱醫師進一步分享,該名患者換藥使用第二代生物製劑─抗介白素17後,終於成功達成PASI 100的目標,皮膚病灶完全改善。患者也感動地表示罹病十幾年以來,首次恢復罹病前的皮膚狀態,這樣的成效是過去根本不敢想像的,醫病雙方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醫師呼籲,患者不該妥協於目前的治療狀況,應該持續的與醫師討論病情,共同設定每次療程的目標,逐步追求更好的治療效果。
本內容僅提供相關疾病之醫學及衛教資訊。關於您個人健康狀況或疾病治療方面的問題,建議您應向醫護人員諮詢專業意見。
文/林以璿、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