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看似常見普遍的小手術,對於一般人通常感染機會低,但對於某些族群孕婦、慢性病患者都要特別當心,牙科醫師解釋:「孕婦就必須看他的身體狀況,建議在懷孕前期頭三個、後三個月,並不太適合進行侵犯性的牙齒處置。」
懷孕前期三個、後三個月不適合拔牙
曾有一說懷孕期可能因為荷爾蒙的變化,容易讓口腔致病菌增生,特別容易造成蛀牙或是牙齒發炎問題,但這時候媽媽們到底能不能進行拔牙的處置?難道非得等到生產完後,才能進行拔牙?
懷孕期間並沒有不能進行拔牙,但更重要的是看孕婦的身體狀況,艾康口腔外科醫師陳昭明醫師說明:「通常在懷孕前期頭三個、後三個月,並不太適合進行侵犯性的處置,因為前期不穩定,不要做對小孩、產婦做太刺激的處理。而後期快要生產,刺激的子宮收縮並不是很安全。」
4-6個月是處理黃金時間!產婦可以打麻醉不影響胎兒
因此牙醫師會審慎評估孕婦的身體狀況,以及他牙齒的問題,陳昭明舉例,如果孕婦的狀況還沒那麼嚴重,只有一顆牙齒有問題,根管治療可以緊急處理,先讓孕婦不要引起更嚴重的感染,就可以拖到生完再來做,這樣相對安全。
如過是在懷孕中期大約4-6個月,陳昭明說:「產婦已經過了前面初期吐得亂七八糟,這時孕期相較穩定,寶寶也比較大了,媽媽耐受度比較高,肚子也沒有大到壓迫會不舒服,所以這個時間就比較可以進行侵犯性處理,但也不能可能太大手術。」
只是多數產婦們擔心進行牙齒的處理,如果打麻藥會不會影響胎兒,陳昭明強調:「孕婦是可以打麻醉的,只是劑量上必須控制在比較低一點的劑量,時間放短一點,對孕婦本身沒有影響。」
慢性病友拔牙也須注意!治療中癌友、骨鬆患者不適合拔牙
除了孕婦拔牙需要格外注意之外,像是慢性病友也要特別當心,如果是控制好的高血壓、血糖幾乎跟正常人一樣,但如果並未控制好相對風險就會比較大,陳昭明說:「像高血壓會增加流血的機會,希望血壓可以先控制,拔牙前血壓一量超過180就不動他,請他先控制好再來處理。」
但確實有不能進行拔牙的族群,比較禁忌的族群包含:
- 治療中癌友
- 治療骨鬆患者
如果正在做化學治療,因為有打化療藥物、放射線治療,癌友風險性比較高,會做比較多的評估,不一定會馬上做處理。
另外,骨質疏鬆的患者服用骨質疏鬆的藥物、或是注射骨質疏鬆藥物,由於藥物長期使用會造成骨壞死,所以拔牙之後你那個地方的骨頭容易壞死,所以要非常注意。拔牙前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避免拔牙後造成任何的風險產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