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小林車禍後臉部骨折,緊急做開刀手術,但沒有任何過敏病史的他,卻在開刀麻醉後引發過敏性休克,心跳上升到每分鐘140下、血壓掉到52/36mmHg;緊急給了強心劑,卻還是心跳停止,最後靠著心肺復甦術救回一命。
過敏反應來得快
林口長庚醫院麻醉部柳復兆醫師表示,過敏性休克發病速度很快,一開始可能只是皮膚癢,後來引起疹子、嘔吐、頭暈、舌頭腫脹等,會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如果沒有及時的救治,很可能引發呼吸困難而死亡。
案例中的小林在開刀房緊急休克後,手術立刻暫停,柳復兆說,在手術期間的麻醉使用了安眠藥、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吸入性麻醉氣體,因此病人情況穩定後,就藉由抽血進行這些藥物的過敏檢查,確認是某種肌肉鬆弛劑造成,更換之後就順利完成手術。
柳復兆說,過敏性休克來得很急,可能一瞬間就昏倒,所以如果曾有過敏性休克病史,或是有嚴重過敏、氣喘等疾病的人,可以考慮攜帶「速效注射型腎上腺素Epipen」,一發作馬上注射,可以有效緩解症狀、爭取救治的時間。
麻醉部主任余黃平表示,麻醉引起的過敏性休克雖然機率只是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但一發作就非常嚴重,可能會變成植物人或是死亡,不希望這種藥物過敏讓病人失去信心、也不希望讓麻醉醫師不願意再進開刀房。
有過敏一定要記下藥名
根據長庚醫院分析健保局資料,台灣在2005~2012年間,共有2219名因過敏性休克住院的病患,418名是食物過敏,1801名都是藥物過敏,占了8成;柳復兆說,台灣相比歐美,藥物過敏的比率較高,可能跟少吃堅果類、不同生活習慣有關。
但很可怕的是,藥物過敏的1801個案例中,有24人在住院中死亡,其中18人是在30天內死亡,速度很快。余黃平表示,光是長庚醫院一家推估下來,一年當中就有10例需要住院的過敏性休克,也收過死亡案例,「有時候真的很難救回來」,讓麻醉科醫師都戰戰兢兢。
「如果發現吃藥過敏,一定要把藥名、成分都抄下來」,余黃平說,很多人只知道「自己有過敏」,但進一步詢問是什麼藥過敏,病人多半支吾「就⋯⋯感冒藥」,醫生也只能歎氣「小過敏的寶貴經驗,就這樣變成零!」只希望大家能夠一起注意自己的健康,不要完全仰賴醫生。
余黃平說,藥物成分很多元,同樣是止痛藥,就算對這款藥過敏,只要成分不一樣也不會適用到所有藥品,但這樣也導致根本不知道是成分引起過敏,「混合藥物的習慣真的讓人很困擾!」除了這種「不明藥物」之外,其他容易引起過敏的有抗生素、消炎止痛藥,都是使用率高的藥物。
年輕時的小過敏就要注意
根據統計,50歲以上病患較容易發生藥物型的過敏性休克,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解釋,「體質是會改變的」,而過敏是免疫系統的反應機制,可能年輕的時候接觸到過敏原,一開始只是皮膚癢,中間幾十年累積,等到免疫調節的能力下降,就爆發嚴重過敏,「像是有人麻醉第一次、第二次都沒事,第三次突然休克的。」
鐘文宏說,現在很多診所都會幫病人打針,像是止痛針等,「因為病人覺得打針比較快,但如果你對這個止痛藥過敏,一針下去幾秒就昏倒了。」如果發生呼吸困難、全身無力等嚴重過敏反應,一定要馬上到急診打解藥,不然一旦休克,死亡的機率就飆高。
如果有家族史,像是父母、兄弟姐妹曾有藥物過敏,或是自己將要開刀前,鐘文宏建議可以來做藥物過敏檢測,如果日常有自己懷疑的過敏藥物,也可以提供給醫生參考。「過敏的機率大概是1%,不算太高,但也不算太低,最好還是檢測一下比較保險。」
過敏性症狀過程
輕微/少量
- 皮膚癢(可能幾分鐘、幾小時後消失)
中度
- 皮膚有紅疹突起
- 喉嚨癢、腫
- 水腫(最常發生在眼睛)
- 頭暈、嘔吐
重度
- 呼吸困難
- 全身無力
- 血壓急速下降
- 昏迷休克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