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出現本土疫情,專家不斷提醒民眾注意日常防護,除了配戴口罩、勤洗手,環境的維護也相當關鍵。台大公衛學者就曾於公開場合指出,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能降低呼吸道傳染疾病之風險。
年初氣溫容易降低,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雖然超級傳播是低概率事件,但是冬天天氣冷,醫院等密閉場合更容易出現超級傳播。
不只是新冠肺炎,包括流感也容易在密閉空間中傳播,因此近日應該特別留意室內通風問題,避免呼吸道疾病找上身。
室內進行換氣,避免呼吸道疾病找上身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陳佳堃曾於疫情相關講座指出,避免在密閉空間是個人環境防護的第一步,建議室內場所應保持通風並開啟門窗。若是天冷時,最好每20分鐘,開窗1~3分鐘。
陳佳堃指出,密閉空間是指空氣沒有進行「換氣」的空間,換氣指的是有新鮮的空氣引入,汙濁的空氣引出的過程。在自然通風的條件下,60秒室內外就會完成換氣。如果教室裡面有一位同學有生病的情況下,很快整個教室的同學及老師,都會有極高的被傳染風險。
5方法保持環境通風
陳佳堃建議,不論進入教室、會議室或辦公室等空間,一定要保持環境通風,提供以下5方法:
- 一定要先洗手,建議戴口罩。
- 有門窗的空間:保持門窗開啟,天冷時每20分鐘,開啟窗戶1~3分鐘。
- 沒有門窗的空間:有換氣系統者,使用全程開啓換氣系統。
- 沒有門窗的空間:沒有換氣系統者,建議停止使用。
- 沒有門窗的空間:沒有換氣系統者,如果沒有辦法一定要使用,請不要多人共用。
如果無法避免使用無對外窗空間,針對7坪大小的小型密閉空間,正確換氣的方式,應是將門完全打開,並在離門2.5公尺、1.5公尺高處,放置小型電風扇以最低段風速,將空氣直吹向門外,避免人數超過5人,且一定戴口罩。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
COVID-19/【足跡公布】「銀河百家樂」遊藝場群聚擴大!今+3累積8人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