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得挑時間?《英國醫學期刊》:人生中有3大階段飲酒最「傷腦」

自古以來「酒精」就是人生活中的調劑品,久久來一杯舒緩心情,增加生活中的樂趣,只是喝酒對身體到底是好還是壞,長久以來醫界都有不同的看法。除了喝的量多寡會影響之外,喝的時間也關鍵!最新研究發現,有三個時期大腦動態變化對酒精的神經毒性作用特別敏感:包含妊娠(從懷孕到出生)、青春期(15-19歲)、中老年(65歲以上)。

酒精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破壞是不可逆

根據過往國健署統計,台灣喝酒人口約有843萬人,但其中100萬人是達到暴飲。

除了控制喝的量、次數之外,喝的時間點對不對也很重要,因為研究人員發現一個人一生中有三個時期酒精會對大腦造成最大威脅,對酒精的有害影響特別敏感。此項研究結果也刊登在國際《英國醫學期刊》上,三個時間點分別如下:

一、妊娠(從懷孕到出生)

人腦會經歷了幾個動態變化的時期,其中在胎兒發育時期相當重要,特別是產前期會有神經元大量產生,所以國健署建議不管是準備懷孕、懷孕期間或正在哺乳的婦女都不應該要喝酒。

但研究者指出全球約有10%的孕婦是會喝酒,產婦喝下去的酒精會讓胎兒經由胎盤攝取到,傷害發育中的腦部,嚴重是會導致胎兒酒精症候群。即使是在懷孕期間小酌,都可能影響兒童大腦健康,酒精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破壞是不可逆的。

二、青春期(15-19歲)

幾乎所有國家都有明文規定「未成年者不能喝酒」,而這樣的限制並不是沒有原因,研究指出青少年時期的過量飲酒與大腦容量減少、腦白質發育不良、心智能力下降有關。

青少年階段可能會因為好奇下喝酒,想試試「大人的味道」,但確實有青少年因此成癮,研究更指出在富裕國家中,有20%以上的15至19歲青少年偶爾會過量飲酒,在台灣根據國健署過去調查約有7.7%的青少年也有接觸過酒精。

三、中老年(65歲以上)

隨著年齡的增長,各個器官都在退化,高血壓、糖尿病也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但酒精對所有類型腦退化疾病中,相關性最強、卻可改變的風險因素之一。

加上台灣近半人口因缺乏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ALDH2),喝酒後容易出現臉紅、心跳加快、頭痛、又稱為「酒精不耐症」,此為亞洲人特有的基因變異,帶此基因的人不僅會大幅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還會加速阿茲海默症的發生。

澳洲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健康大腦老化研究中心的研究作者梅頓(Louise Mewton)表示:「雖然老年過量飲酒情況相對罕見,但即使適度飲酒也會導致大腦容量顯著下降。」

「適量」飲酒也會讓大腦容量下降

當前愛喝酒的趨勢,讓學者憂心飲酒對大腦健康的威脅越來越嚴重,且是不分性別的,女性喝酒的也可能受到跟男性一樣的酒精傷害。

若未來十年,全世界的酒精消費量又進一步上升,加深長期飲酒對身體的風險,在喝酒前不妨想想自己現在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飲酒。

 

參考資料

Lifetime perspective on alcohol and brain health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睡前喝酒助眠不一定幫助入眠!改善睡眠障礙需要「儀式感」

一喝酒就臉紅 小心食道癌風險增加20倍

喝酒會臉紅的人容易失智?2019最新研究:每週喝超過 7 罐風險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