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也要重視腸道菌叢!三大因素影響一輩子健康

腸道菌議題越來越被受到重視,不與成人的健康息息相關,林口長庚醫院最新研究也發現,早產兒腸道菌叢失調容易發生敗血症,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李建忠醫師指出:「嬰兒進入兩歲以後腸道菌叢就會接近成人,所以前兩年是腸道菌叢發展的關鍵,這時腸道菌叢變化可能影響以後甚至成年的健康。」

醫療進步早產比例不降反升!人工生殖是關鍵原因

台灣新生兒人口逐漸下降,今年新生兒出生人數還不到 14 萬,但從中發現早產比例反而有逐年上升,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林瑞瑩醫師分析:「主因是許多備孕父母年齡偏高齡,需要藉由人工生殖比例變多,因此容易增加多胞胎機會,增加極低體重小孩的出生率。」

尤其當新生兒體重不到 1500 公克時,較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如腦膜炎、神經發展障礙等問題,臨床上盛行比例約有 1 %,如何能讓這些孩子健康長大一直都是重要的課題。

期許從新生兒腸道菌健康下手!減少敗血症發生

其中早產兒當中最怕遇到敗血症,如今研究發現早產兒「腸道菌叢失調」容易發生敗血症,也證明腸道的細菌可因此轉移到全身造成敗血症。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醫師表示:「若能夠改善或改變早產兒的腸道菌叢,或許可以降低他們發生晚發性敗血症的機率,進而減少早產兒死亡或後遺症的發生。」

過往不少科學家專研成人的腸道菌叢,但小孩的腸道菌叢狀況又是如何?李建忠解釋:「新生兒和嬰幼兒是腸道菌叢發展最重要的時期,這時候的腸道菌叢變化,可能影響以後甚至成年的健康。」

加上早產兒因為腸道尚未成熟,出生後受到疾病治療和照顧環境影響,腸道菌叢無法如健康足月般正常發展,因此有越來越多的醫師和科學家「懷疑」早產兒的腸道菌叢可能會增加早產兒壞死性腸炎、慢性肺病、新生兒敗血症、神經發展遲緩,甚至視網膜病變等早產兒常見併發症的發生機率。

新生兒腸道菌健康與三大因素息息相關

雖然現在並沒有普遍讓每一位新生兒都可以驗腸道菌叢,但已知新生兒腸道菌跟幾大元素有關:

  • 自然產、剖腹產
  • 有無哺餵母乳
  • 產婦本身狀況

此外,新生兒腸道菌叢跟媽媽的腸道菌也息息相關,江明洲提到:「我們還是鼓勵哺餵母乳這些菌叢對小朋友健康會有幫助,期許未來可以建立早產兒、新生兒腸道護照,知道大概哪些菌叢的分佈,透過一些改善的方式促進新生兒健康。」

林口長庚公布最新研究結果

而林口長庚新生兒科證實早產兒腸道菌叢的失調容易發生敗血症,成果已刊登於 2021 年 10 月的國際知名期刊《微生物學前沿》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團隊共研究 32 個非常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和 10 個健康足月兒,追蹤半年的時間觀察是否發生敗血症。研究結果發現:

  1. 早產兒腸道細菌組成在剛出生兩個月內的變化,與健康足月兒相反,是呈現「失調」的狀態。
  2. 發生晚發性敗血症的早產兒,其腸道菌叢失調更為嚴重,出生第一週腸道菌叢的多樣性就已經明顯較差。
  3. 長期抗生素的使用無法減少腸道壞菌比例,反而減少了如乳酸桿菌和比菲德氏菌等腸內好菌。
  4. 有三分之一的早產兒在發生敗血症前,致病菌已經定殖在腸道之中,感染來自已經定殖於腸道中的細菌。

由於目前尚未有預防新生兒敗血症的方法,對於預防上還可以針對高風險的新生兒在生產前後給予抗生素使用,降低感染機率,但對於晚發性敗血症並沒有任何有效的預防方式。

腸道菌叢不再只是成年人該注意的問題,未來如何改善新生兒的腸道健康,將是未來關注的重點之一。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1.文獻來源:Gut Dysbiosis, Bacterial Colonization and Translocation, and Neonatal Sepsis in Very-Low-Birth-Weight Preterm Infants《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採訪專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新生兒科李建忠醫師

延伸閱讀
早產兒需要補充哪些營養?兒科醫師:全靜脈營養 3 個要點這樣選
早產兒更需細心照料,3 大發明讓他們脫離險境!
拯救及延續極低體重早產兒生命!以營養照護完善早產兒醫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