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長輩!上班族心悸、疲憊壓力大也可能發生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為常見的心律不整,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有近 25 萬人有心房顫動,而一項發表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的瑞典研究顯示,其實不只老年人容易發生心房顫動,長期工作壓力大的人,心房顫動的比率也隨之增加,台南成大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黃鼎鈞醫師指出,目前來說相關證據還不充分,不過原因可能與心血管危險因子有關。

心房顫動症狀不易察覺  有下列情況需提高注意

黃鼎鈞醫師解釋,心房顫動大部分症狀為心悸、較容易疲倦或是比較容易喘,一部分的病患也有可能會覺得頭暈、甚至有昏倒的情況。此外,如果心房顫動急性發作,有可能會產生血流不穩定,進而發生昏倒,甚至休克的狀況。

而一般來說,心房顫動可以根據持續的時間來做區分,如果是 7 天以內稱為陣發性心房顫動,7 天至 1 年則稱為持續性心房顫動,若是 1 年以上則稱為長期持續性心房顫動。

黃鼎鈞醫師指出,「如果是陣發性心房顫動,6 至 8 成病患有症狀、1 至 2 成的病患則為無症狀;如果是持續性的心房顫動,則是 3 至 5 成的病患有症狀,大部分的病患甚至可能沒有症狀。」

心房顫動節律控制 可靠藥物治療、肺靜脈阻隔術

心房顫動的治療,可以分為藥物治療以及肺靜脈阻隔術(侵入性治療),而目前國內肺靜脈阻隔術有電燒治療以及冷凍消融球囊治療。

黃鼎鈞醫師指出,透過藥物治療後,整年不再復發的比率為 3 至 5 成,而電燒及冷凍消融球囊治療的效果差不多,不再復發比率約為 7 成 5 至 8 成 5 左右。

冷凍消融球囊治療復發機率低、節省手術時間

黃鼎鈞醫師指出,心房顫動的治療最重要的術式就是肺靜脈的阻隔術,在 1998 年一個法國學者 Michel Haissaguerre、1999 年台中榮總的院長陳適安教授的研究都發現心房顫動的源頭來自於肺靜脈的基部,可能產生一些不正常的放電,而在手術過程中,醫師會找出異常的放電點,去做肺靜脈的阻隔術。

黃鼎鈞醫師表示,肺靜脈阻隔術目前在台灣有電燒治療、冷凍消融球囊治療 2 個主流,「不管是電燒和冷凍,它們的效力都是差不多的,全世界的研究的話,電燒如果是陣發性的心律不整,通常一年內做過電燒不再發作的比例,大概 7 成 5 至 8 成 5 左右。」

黃鼎鈞醫師表示,電燒與冷凍消融球囊治療一般會從鼠蹊部打針並從靜脈進入心臟,並進行中隔穿刺,黃鼎鈞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是一個很複雜的心律不整,必須在手術當中去利用高科技產品,即時創建出整個心臟的模型,其中包括心臟模型紀錄電路的訊號,再根據電的訊號做特別的處理。

黃鼎鈞醫師指出,冷凍消融球囊治療希望達到的溫度大約為零下 30 度至零下 55 度左右,可以一次性完成整圈肺靜脈口的阻隔。相較於電燒治療,冷凍消融球囊治療能夠一次性的把整圈肺靜脈口的電訊號清除,進而節省手術的時間。

抽菸、喝酒、三高者 當心心房顫動

黃鼎鈞醫師表示,心房顫動通常好發於年紀大者,此外,有三高、糖尿病患者或是抽菸、喝酒者也是心房顫動的好發族群。

此外,黃鼎鈞醫師補充,「本身如果有一些其他心臟疾病,例如血管疾病、心血管有堵塞或者是有心臟衰竭,這樣的族群也是比較容易發生心房顫動。」

若發生心房顫動 中風機率增 3 至 4 倍!

一般來說,有心房顫動的病人和沒有心房顫動的病人比較起來,中風的比例約高出 3 至 4 倍,黃鼎鈞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本身會造成心臟電氣的不穩定以及結構上也會產生一些變化。

黃鼎鈞醫師指出,心房顫動目前和心臟纖維化很有關係,根據過去的研究,心房纖維化會讓心臟內皮細胞就產生比較不好的影響,「當心臟內皮細胞產生影響,容易釋放一些較容易凝血的因子,在交互作用下更容易發生血栓。」

不只長者!上班族長期壓力大,增加心房顫動危險因子

《歐洲預防心臟病學期刊》一項報告指出,長期工作壓力大恐會提高罹患心房顫動的風險,黃鼎鈞醫師表示,目前相關結果及證據還不夠充分,不過過去也有一項研究顯示,如果每週工作長達 55 小時以上比工作小於 40 小時以下的族群,更容易產生心房顫動。

黃鼎鈞醫師進一步說明,工作壓力大的話,可能會缺少運動、影響睡眠品質,造成焦慮、肥胖,進而產生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問題,增加心房顫動發生率。

此外,若出現肥胖問題,也會增加呼吸中止症的發生率,黃鼎鈞醫師指出,呼吸睡眠中止跟心血管問題息息相關,除了冠心症以外,還可能造成心房顫動。

黃鼎鈞醫師建議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可以每週固定做一個中等強度以上的活動,一般建議每天適度運動 30 分鐘左右。

黃鼎鈞:接受治療後,控制三高仍相當重要!

黃鼎鈞醫師提醒,心房顫動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因此建議要控制好三高問題,此外,有在抽菸或喝酒的病患,如果發現有心房顫動,更應該要戒酒、戒菸,菸、酒會造成心臟損害越來越嚴重。

而日常生活中要如何監測是否有心房顫動?黃鼎鈞醫師表示,如果有心悸或者是比較喘的情況,可以自己摸脈搏,若發現跳動偏快且可能是不規則的話,就可能要有懷疑。此外,也可以配戴運動、監測類的手錶,方便隨時監測健康。

採訪專家:成大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 黃鼎鈞

文/李祉函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胸悶、心悸當心為心房顫動!專家解析心房顫動症狀
青壯年也需擔心無預兆的「心因性猝死」!專家詳解高危險族群、治療方式
體內不定時炸彈!「主動脈瘤」平常並無症狀,醫師解析治療⽅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