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8 成的心因性猝死為心臟問題引起,原因常為心臟不正常放電導致的心律不整,萬芳醫院內科部主任謝敏雄主任表示,不只老年人,青壯年也會發生心因性猝死,像是已故藝人高以翔,以及許多在比賽過程中無預警倒下的年輕馬拉松跑者。
心因性猝死發作無預兆!常為血管阻塞、心律不整引起
謝敏雄主任表示根據研究,猝死昏倒的人中,約有 8 成是心臟原因所引起的,又稱為「心因性猝死」,而心因性猝死中也約有 8 成是致命心律不整所引起的,其中運動時更容易出現。而年長者會猝死,大部分都是血管阻塞所引起的,如果是青壯年或是年輕人,則通常為心律不整所導致的心因性猝死。
而造成心因性猝死的危險因子有哪些呢?謝敏雄主任指出,像是抽菸、喝酒、過勞、熬夜等習慣,都會容易讓心臟病發作。此外,心因性猝死往往平時沒有預兆,需要透過特殊的心臟檢查才能發現,一旦發生就可能會昏倒、休克。
避免心律不整引起心因性猝死植入「心臟去顫器」成保命工具!
在台灣,各個百貨公司或是公共場所都有放置 AED 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在患者發生危險性心律不整時,協助一般民眾替患者進行電擊治療,及時的挽回寶貴生命。
根據研究統計,當危險性心律不整發作而造成心臟無法有效提供足夠血氧所需時,醫院外只有 5% 的患者可以及時搶救回來,因此謝敏雄主任建議曾經發作過的患者,需要裝置植入心臟去顫器,以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心因性猝死,「心臟去顫器是一個最後的關卡救命,只要偵測到患者發生問題,心臟去顫器就會幫忙電擊,偵測後大約 30 秒、1 分鐘之內就會幫他做電擊,因心臟停止跳動的時間較短,電擊之後病人有大腦的損傷的機會較低。」
謝敏雄主任表示心臟去顫器植入手術,醫師們會從病人的右邊或是左邊的胸口切開一個約 5-10 公分的切口,並透過鎖骨下靜脈將 1 至 2 條導線延伸至患者心臟中,把心臟去顫器埋在胸前的皮下囊袋,最後縫合傷口。
而由於導線要啟動偵測和電擊,需要較大、高電量的電池,因此心臟去顫器的電池比一般的心律調節器大一些,患者術後也比較會有異物感。
植入心臟去顫器後 「感染風險」為最大夢魘!
謝敏雄主任指出,關於手術併發症,醫師們心中最大的夢魘是術後的感染問題,在傷口復原過程中,可能因為患者疾病狀況、用藥、皮膚狀況、裝置去顫器電池體積大等情況造成傷口感染問題,這時會需要將感染的去顫器與導線移除並住院治療,甚至感染情況嚴重時可能會有生命危險。雖然感染的比例並不高,但若有以下高危險因子仍需要特別留意:
心臟去顫器搭配抗菌網袋 降低 60% 傷口感染
而高風險族群要如何降低術後感染機率?謝敏雄主任表示,除了注意術後傷口照護外,建議可以使用抗菌網袋,「目前國外大型研究已經證實,使用抗菌網袋可以減少術後 60% 的傷口感染以及 40% 的手術整體感染風險,整體來看大概可以至少減少一半以上的感染。」
當心臟去顫器放入抗菌網袋並植入體內時,可以避免細菌滋生或是感染發生,謝敏雄主任指出,抗菌網袋含有抗生素,可以在7天內持續釋放,抗菌網袋的特殊材質與織法還可以減少傷口血腫的風險,,抗菌網袋最後會由身體吸收掉,不需要手術取出。
植入心臟去顫器後 應避免劇烈運動!
謝敏雄主任建議,患者植入心臟去顫器後,術後一個月內置放該側的手臂要避免大幅度的活動及提重物,因為患者動作太大的話,可能會導致導線脫落需要再次進行手術調整,術後也要特別注意傷口照護避免感染。
最後,謝敏雄主任指出,心因性猝死通常難以預防,建議有心律不整體質者要盡量避免咖啡、酒等刺激性飲料,維持正常生活作息,不要熬夜、過度勞累,而有心臟問題家族史的人,也建議做健康檢查時多做心臟檢查的項目,若有相關心臟問題才能夠及早發現並及早進行治療,預防憾事的發生。
文/李祉函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早上才喊胸悶,晚上竟一睡不醒!心因性猝死徵兆要留意!
54歲壯男跑馬拉松猝死!醫:這2種疾病最容易0預兆發病
年輕人得心臟病比例增加? 醫界:未來心血管疾病患者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