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本土+ 88,247 例病例!2例嬰兒在家昏迷死後確診

國內疫情仍維持在高原期,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 88,293 例確定病例,分別為 88,247 例本土個案及 46 例境外移入,個案數比前一天稍微增加,另確診個案中新增 122 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 88,247 例本土病例,為 42,365 例男性、45,861 例女性、21 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 5 歲至 90 歲以上,個案分布縣市:

  • 確診破萬縣市:新北市(14,894例)、臺中市(11,511例)、高雄市(11,499例)
  • 確診破千縣市:桃園市(9,568例)、臺南市(7,634例)、臺北市(7,480例)、彰化縣(4,852例)、屏東縣(3,177例)、新竹縣(2,527例)、新竹市(2,008例)、苗栗縣(2,008例)、雲林縣(1,852例)、宜蘭縣(1,622例)、南投縣(1,496例)、花蓮縣(1,493例)、基隆市(1,423例)、嘉義縣(1,226例)
  • 確診破百縣市:臺東縣(902例)、嘉義市(677例)、澎湖縣(215例)
  • 確診小於百例縣:金門縣(131例)、連江縣(52例)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提到:「台中、高雄個案比較多,看到高雄市 Rt 直已經低於 1 ,其他縣市還要觀察,由於雙北已經大多數感染率超過 8% 已經漸漸緩解,中南部還在往上升,上升幅度就會在最近達到高峰。」

出現國內最小死亡個案!在家昏迷死亡

今日新增 122 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 67 例男性、55 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 5 歲- 90 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 115 例具慢性病史、55 例無疫苗接種,死亡日期介於 5 月 15 日至 5 月 30 日。

今日死亡個案當中又兩位是嬰兒,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一位是一個多月大的男嬰,同住有兩位家人已經先確診,個案本身是早產、出生有肺部的疾病,5 月 24 日開始發燒,家長發現沒有昏迷、全身發紫,由警方陪同 PCR 採檢陽性,死因呼吸衰竭、新冠病毒感染,屬於家中死亡的個案。」

另外一名個案則是五個月大的印尼籍女嬰,羅一鈞說:「家長是印尼籍,是外籍的人是來照顧,5 月 14 日發燒照顧者有忙快篩陽性,隔天早上發現昏迷、全身發紫到醫院已經沒有生命跡象,檢驗後 PCR 陽性,開立的診斷書為新冠合併心肺衰竭,也是家中死亡個案,目前兒童已經累積 12 名死亡。」

國內疫情穩定在高原期一段時間,確診者比較多會採取輕重分流,指揮官陳時中說:「為了不要增加醫院的負擔,希望由基層擔負居家照護,以診所照顧台北市有 52.8%、北區有 75.2 %、東區最高有 97 %,全國將近七成,希望比例在高一點,醫院主要是對於重症照顧,把責任擔負起來對於輕重分流很有幫助,整體狀況過一星期後會更好。」

陳時中強調:「輕症多留在診所做照顧,對於醫院壓力會減輕,主責醫院如果收了很多居家照護的案例要花很多時間打電話,這樣的問候關懷如果基層擔負起來,就可以讓專責病房壓力不會那麼大。」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4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5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歲以上,分別自美國(2例)、菲律賓及西班牙(各1例)移入,另4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30日至5月31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確診後嘔吐、腹瀉不適!醫師、營養師揭舒緩靠「這幾招」
染疫後該如何恢復健康?在家就可輕鬆做的 3 級運動指南
「唾液」跟「咽喉」快篩有什麼差別?感染科專家解析兩者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