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國內又見兒童MIS-C個案!醫師預警:北部近期需注意

疫情大爆發,各國發現新冠病毒影響不單只有肺炎,還有多器官系統的疾病,美國 CDC 和 WHO 正式稱之為「兒童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IS-C),而國內也陸續出現相關個案。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謝凱生副院長分析:「MIS-C 跟過往已知川崎氏症不一樣,主要好發在大學齡的兒童身上。」

MIS-C 為疫情延遲效應!

美國統計發現,在 Omicron 期間兒童得病比率比較高,所有兒童案例佔所有住院患者中 3% ;且所有染疫兒童當中約有 1 % 會住院。所有死亡個案當中約有 0.2 % 屬於兒童,其中讓家長擔憂的還有 MIS-C 的出現。

英國去年四月開始發現,隨著新冠疫情增加後,發現延遲幾週 MIS-C 患者也有增加的趨勢,謝凱生坦言:「 MIS-C 表現其實與川崎氏症很像,過往川崎氏症在東亞國家發生比率較歐美國家高,但類似這樣的表現卻大量在疫情下廣泛地出現在白種人上,當時對歐美來說是非常特殊的現象。」

圖片擷取:衛福部疾病管制署

亞洲 MIS-C 相較罕見!日韓均有十幾例個案

初步看起來 MIS-C 與人種是有關聯,美國統計白種人占 34%、黑人佔 30 %、亞洲人僅有 5 %。其中男性佔 60 %、女性佔 40 %,其中年齡跟川崎症有很大的差異,MIS-C 好發在 5-11歲年齡,川崎症都是 1-3 歲居多。

值得擔憂是 MIS-C  併發症高,冠狀動派異常比率可達 10-50% ,死亡率也可達 2%,韓國、日本過去是川崎氏症流行高的東亞區域,近期也經歷過大規模的社區感染,但是兩個國家 MIS-C 個案僅有幾十例而已。

由於 MIS-C  是延遲的指標,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李敏生坦言:「以國內疫情來看,在流行高峰後大概 3-4 週會出現,北部可能近期需注意,南部未來 1 個月也可能陸續有兒童被診斷出 MIS-C ,從臨床上來看,一半以上侵犯 5-13 歲兒童。」

美國CDC統計各年齡發生MIS-C比例

辨識 MIS-C 常見症狀

由於「兒童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IS-C)是多器官的影響,常見的症狀可能如下:

  1. 發燒 100%
  2. 腸胃道症狀:腹痛、嘔吐、腹瀉 60-100%
  3. 心肌功能不良:暖性休克 50-80%、冠狀動脈異常 10-50%
  4. 皮疹 50-70%
  5. 兩側非化膿性結膜炎 45-80%
  6. 神經學症狀:頭痛、意識障礙 25-60%
  7. 呼吸症狀 20-65%
  8. 漿膜炎:心包膜積水、肋膜積水 25-60%
  9. 多器官衰竭:急性呼吸衰竭 40-50%、急性腎衰竭20-70%、急性肝衰竭 20-30%

兒童康復後仍有症狀就要警覺!

國際間對於 MIS-C 至今還有許多未解的謎題,謝凱生說:「基因、環境、外界促發因素造成的反應,改變免疫風暴的影響。治療面基本上是使用高劑量丙種球蛋白、類固醇個別或是合併使用。」

美國紐約去年為疫情重災區,曾經對 MIS-C 做研究,顯示依據病情嚴重度有不同的治療方針。

  • 輕度:不需使用血管活性藥、僅輕微呼吸支援,極少器官損傷現象
  • 中度:需要氧氣的支援,輕度或是個別器官的損傷
  • 重度:需要侵入性呼吸支持,中度或嚴重心臟等器官損傷

李敏生提醒:「兒童或青少年確診後 6 週內不要覺得有『無敵星星』,萬一又發燒且持續有腹痛、腹瀉、嘔吐、皮膚出疹、眼睛充血、頭暈目眩 1 個以上症狀,應趕快就醫,也有可能是 MIS-C。」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國內兒童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醫師:染疫康復後一個月內風險最大
染疫兒童MIS-C 以5-13歲最多! 一次看各國累積案例
家長憂兒童康復後發生MIS-C!醫師:持續發燒+六大症狀要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