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進入「熱傷害」高峰!警示中暑不能做的三件事情

暑假氣溫節節攀升,體感溫度甚至超過 40 度以上,從衛福部每日統計熱傷害人數都有15-20人不等,光是去年 7 月就總計 423 人熱傷害送醫,無緊急適當治療是有致命風險,醫師也提醒:「中暑不是靠吃藥降溫,靠外在的降溫才有效。」千萬別想藉由退燒藥達到降溫效果。

高溫也可能會導致「慢性疾病」發生

往往暑假都是熱傷害高峰,除了盡量避開上午 10 點至下午 2 點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之外,以避免熱傷害威脅,平時可以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物,即使在室內也可以加裝遮光窗簾,待在通風有空調的地方。

連日高溫除了熱傷害以外,也可能會導致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生,像是腎臟疾病,例如急性腎衰竭、腎發炎、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呼吸系統疾病及糖尿病等,只是診斷中暑時必須排除感染症、神經系統等疾病,尤其現在疫情期間新冠肺炎造成的高燒也可能被誤為中暑。

怎麼區分是不是中暑?有「熱來源」是關鍵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解釋:「中暑是在濕熱的環境待一段時間,傳統型中暑像是年紀大、慢性病患者待在悶熱環境太久,一種是運動型中暑在熱的環境下工作、運動。先決條件都是有熱的來源,不管是曬太陽、室內沒有開冷氣、工作很悶熱、外送員騎摩托車、戶外運動,都有『熱來源』讓體溫升高。」

通常高溫活動下會讓身體的水分與鹽分喪失,開始產生不適症狀,若完全沒有熱的戶外待很久時間,就不會是熱傷害。

圖片來源:freepik

熱傷害不可亂吃藥推燒!三大NG行為

若親友出現疑似中暑儘早送醫,國健署提醒有三件事情是中暑時千萬不能做的事情:

  1. 患者意識不清時,不可以給予飲水:意識不清下給予飲水,患者會嗆到,反而造成危險。
  2. 不可使用酒精擦拭:會造成體溫劇降,身體無法承受。
  3. 不要使用退燒藥 ( 例如:阿斯匹靈、普拿疼 ) :中暑造成的體內高溫是因為外在環境與體內產熱所致,跟感冒發燒不同,退燒藥無助於體內散熱。

最常民眾也有疑惑熱傷害時可不可以「刮痧」,國健署回應刮痧可能對部分患者具減緩功效,但目前尚無足夠醫學證據來支持這樣的民俗療法。 

正確面對中暑急救有五大步驟

  1. 蔭涼:將患者從高熱的環境中移至蔭涼通風處。
  2. 脫衣:鬆脫衣物、足部稍微抬高、平躺休息,若有嘔吐現 象則側躺保持呼吸道暢通。 
  3. 散熱:全身皮膚噴灑水,儘速通風以促進出汗與排汗,或將冰袋放置於頸部、腋窩和鼠蹊部 。 
  4. 喝水:意識清醒者可給予稀釋之電解質飲料。
  5. 送醫:可撥打 119 或自行送醫。

別以為只要外面太陽沒有很大、或是待在室內就不會中暑,環境的高溫有許多影響因素,朱柏齡提到:「若空氣中溼度越高,人體皮膚表層散熱不易, 會感受到較實際氣溫還要高的溫度。」像是下雨前氣溫仍偏高的狀態下,濕度因下雨而上升,導致人體流汗不易蒸發,反而覺得更悶熱,這時熱傷害的風險可能越高。

夏季雖然是開心出遊的季節,但避免高溫造成身體危害,尤其家中有年長者、小孩都要特別注意,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

1.諮詢專家: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
2.參考資料:衛福部國健署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全國熱傷害比去年同期高出兩百多人!中醫師:勿天天刮痧小心肌肉纖維化
6月熱傷害達515人!醫師提醒:戶外工作者、運動者需要一週「熱適應」
小孩比大人更容易中暑!體溫升高速度4倍快 這些要領防止幼童熱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