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剛過夏至天氣已經讓人熱的受不了,台北地區體感溫度幾乎維持在 38 度上下,即便夜間氣溫同樣悶熱,不管是在炎熱環境下工作、運動都可能讓人中暑。醫師提醒如果是必須在熱天進行活動的人,最好花一周的時間,循序漸進地讓身體做好「熱適應」準備,同時也記得多補充水分。
「熱適應」助減緩體溫上升、排汗量減少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統計至 6 月 20 日就有 20 例熱傷害,光今年六月熱傷害人數累積達到計 276 人次。三軍總醫院中署防治中心朱伯齡主任表示:「如果需要從事戶外運動、或是第一天做工的工人,在沒有在熱的環境活動過,確實很容易中暑。」
該怎麼避免熱傷害,其實是可以讓身體慢慢習慣,如果計畫接下來需要在熱的環境下參加活動,都可以讓身體透過「熱適應」訓練身體,朱伯齡主任解釋:「其實就是在熱的環境下訓練,第一天可以活動 50%,等於曬太陽的時間只有一半,再慢慢一天天增加 10%,大概可以維持一到兩個星期。」
當身體經過熱適應之後,朱伯齡說:「排汗量就會變少外,連汗水中流失的鈉離子也比較少,此外血液循環會比較好、體溫上升程度較小,種種因素下提升了散熱機制的效率,讓身體可以在高溫下活動,較不易中暑。」
天氣炎熱少喝三種飲料
除了透過這樣的訓練方式,讓自己處在高溫時不易中暑外,醫師提醒在悶熱的環境下時,喝的飲料也需要注意,天氣熱時有三種類別的飲料不能多喝。
- 咖啡
- 含糖飲料
- 酒精類
過去有些人認為運動前喝黑咖啡可以加速身體燃脂,但朱伯齡解釋:「但這些飲料特別容易利尿,尤其是在炎熱環境下,會使身體缺水,反而提高中暑機會。」
氣溫上升血液黏滯性也跟著增加
除了怕中暑、熱傷害,同時也得留意心血管疾病,不少人疑惑為什麼高溫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上升呢?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蘇彥伯醫師解釋:「學理上來說,溫度上升會導致血液的黏滯性增加、膽固醇上升、血管內皮受損,進而增加血栓形成的機會。」
高溫造成的體液減少更會加重上述的現象,過度的脫水在某些病人身上甚至會發生低血容休克、或是因電解質不平衡而發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高溫,相當多的研究也發現處在忽冷忽熱過高的溫差(大於8.5℃),或是缺乏空調而持續燜熱的室內環境下,都一樣會增加急性冠心症發生的風險。
目前台灣的天氣常常趨於極端化的型態,氣象播報不時有破紀錄的高溫或是日夜溫差變化劇烈的情形,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不可不慎。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
電扇直吹身體8歲女童「顏面神經失調」!中醫提醒:夏季亦是好發期
晚上運動也會中暑,夜跑者過熱昏倒!醫師:從「體感溫度」判斷適不適合運動
5月就出現「熱中暑」個案!醫師:天氣剛變熱更容易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