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為何能降低精神疾病風險?研究:深度冥想會改變腸道微生物以促進心理健康

一項近期發表於《General Psychiatry》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指出,定期進行深度冥想,持續練習數年,可能有助於調節腸道微生物群,降低身心問題風險。據了解,腸道微生物群可以通過「腸腦軸」影響情緒和行為,這包括身體的免疫反應、荷爾蒙、壓力反應和迷走神經,這是副交感神經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負責監督一系列關鍵的身體功能。

研究人員發在一群藏傳佛教僧侶中發現,其腸道微生物組成與世俗之人有很大不同,且與較低的焦慮、憂鬱和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這些長年修行的藏族僧侶可以作為一些更深層次冥想的代表,雖然樣本數量不多,但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這些研究對象十分難能可貴。

冥想越來越多地用於幫助治療心理健康問題,如憂鬱症焦慮症、藥物濫用、創傷性壓力、飲食失調以及慢性疼痛。但研究人員說,目前尚不清楚它是否也能夠改變腸道微生物的組成。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 3 座寺廟的 37 名藏傳佛教僧侶和鄰近地區的 19 名世俗居民的糞便和血液樣本,兩組的年齡、血壓、心跳和飲食都相仿。

研究人員提到,藏傳佛教冥想起源於被稱為「阿育吠陀」的古印度醫學系統,是一種心理訓練形式。這項研究中的僧侶每天至少練習 2 小時,持續了 3 到 30 年。沒有一個研究參與者使用過可以改變腸道微生物和其多樣性的物質,例如抗生素、益生菌、益生元等,或在 3 個月內服用過抗真菌藥物。

長期的深度冥想能使身體保持最佳的健康狀態

糞便樣本分析顯示,僧侶與其鄰居之間微生物的多樣性和體積存在顯著差異。正如預期的那樣,擬桿菌和厚壁菌物種在兩組中都佔主導地位,但擬桿菌在僧侶的糞便樣本中更為豐富,其中還含有豐富的普雷沃氏菌,以及大量的巨單胞菌和糞桿菌。

整體來說,冥想者腸道中富含的幾種細菌,已被證實與緩解精神疾病有關,這代表冥想可以影響某些在心理健康中發揮作用的細菌,這些菌包括普雷沃氏菌、擬桿菌、巨單胞菌和糞桿菌。

接著,研究人員應用了一種先進的分析技術來預測微生物可能影響哪些生物化學過程,結果顯示除了新陳代謝(將食物轉化為能量)之外,冥想者的幾種保護性抗發炎途徑得到了增強。最後,血液樣本分析顯示,透過對腸道微生物的功能分析,僧侶中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相關的因子,明顯低於其世俗鄰居。

雖然這是一項比較研究,但它是觀察性的,參與者人數不多,都是男性,且生活在高海拔地區,因此很難得出任何確切或可概括的結論,潛在的健康影響只能從先前發表的研究中推斷出來。

但根據他們的發現,研究人員認為冥想在協助預防或治療心身疾病方面的作用絕對值得進一步研究。研究人員總結:「這些結果表明,長期的深度冥想可能對腸道微生物群產生有益的影響,使身體能夠保持最佳的健康狀態。」

文/孫珞軒、圖/孫沛群

1.參考文獻:Alteration of faecal microbiota balance related to long-term deep meditation

延伸閱讀
正念冥想與藥物一樣有效!可有效緩解壓力、改善健康甚至預防疾病
冥想不只能放鬆身心!心理學家發現新型冥想可刺激大腦、提升專注力
焦慮症盛行率逐步上升!研究:正念冥想與藥物治療一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