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已成為台灣新國病,目前是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 1 位及死亡率第 3 位,而發生年齡層高峰位於 45 至 69 歲的階段。但乳癌是只要早期發現,就能有良好預後,且五年存活率達 100% 的癌症。因此醫師呼籲,符合年齡資格的女性應定期接受乳房 X 光攝影,千萬不要怕痛就不做,才能遠離乳癌風險。
每 10 位女性,就有 1 人可能罹患乳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說明,目前乳癌標準化發生率呈上升趨勢,而發生高峰仍介於 45 至 69 歲之間,但發生年齡中位數其實正在延後,2002 年時為 49 歲,2020 年卻已經來到 56 歲。
乳癌發生年齡逐漸延後,不是年輕化!
不過這與近年「乳癌年輕化」的發現似乎背道而馳。台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釐清,台灣相較於歐美國家,的確年輕乳癌的比例相對高,但年齡整體趨勢是漸漸延後,而非年輕化。畢竟乳癌的發生與生活型態、荷爾蒙等息息相關,隨著年齡增長,受到病毒侵擾的機會也相對多,臨床上甚至會遇到 80、90 歲才確診乳癌的病人。
但無論確診年齡為何時,早期發現乳癌並治療相當重要。台大醫院外科部兼任主治醫師張金堅補充,除了乳癌 0、1、2 期被算在早期範疇,第 3 期中的 3A,也就是腫瘤小於 5 公分,有 4 至 9 顆腋下淋巴結轉移;或腫瘤大於 5 公分,有 1 至 3 顆腋下淋巴結轉移,也屬於早期治療的範圍內,顯見乳癌良好的治療與預後。
45 歲以上,才建議做乳房 X 光檢查
至於該如何才能及早發現乳癌?國健署說明,「乳房 X 光攝影」可用來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是目前國際上經實證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國內研究顯示乳房 X 光攝影可以降低 30% 晚期乳癌發生率,並減少 41% 的死亡率。
台北榮總放射線部主治醫師賴亦貞強調,早期乳癌無法自己觸摸到,超音波也無法觀察,因此透過 X 光攝影偵測乳房是無可避免的醫療行為。但為了獲得清晰影像,並減少輻射劑量,過程中必須將乳房夾緊,以減少乳房組織重疊,婦女可能會感到疼痛而害怕做檢查,目前仍有約 3 成 5 的 45 歲至未滿 70 歲婦女從未接受過乳房 X 光攝影。
另外,現在新型的乳房攝影儀器已大幅降低檢查的不適,賴亦貞提醒,可避開月經來潮時檢查,以免乳房因荷爾蒙作用漲痛,檢查時疼痛感疊加。她建議,在月經結束 1 至 2 周內再來檢查,能有效減少不舒服的感受。檢查前給自己自己心理建設,「痛一下,可以換來個人健康的保障。」
乳房 X 光檢查流程如下:
- 換衣服:換穿 2 件式檢查衣服,盡量別穿著洋裝,主要重點將上半身的衣物、飾品等全數取下。
- 聽解說:由女性放射師(士)解說檢查流程,以及乳房 X 光攝影的注意事項。
- 拍影像:全程由女性放射師進行影像拍攝,女性朋友可以安心接受檢查。
- 等報告:向醫院櫃檯確認完整的檢查報告,何時可以看篩檢報告。
目前國健署補助年齡 45 歲以上至未滿 70 歲婦女,每 2 年 1 次乳房 X 光攝影檢查。賴亦貞說明,女性乳房組織對放射線其實相當敏感,因此不建議小於 35 歲以下的病人接觸乳房 X 光,建議一開始進行乳房超音波即可。但如果具乳癌家族史,且為罹患乳癌的高危險群,則有另外的篩檢方式。
檢查結果分 6 等級,一表看懂檢查結果
曾令民說明,乳癌檢查結果分為 0 至 5,共 6 個等級,每個等級都有不同意義,若檢查結果為 0、4、5 應盡速回診進一步檢查。如果是 0,需再做超音波或局部放大的乳房攝影;若為 4 或 5 疑似為惡性腫瘤,則須至確診醫院穿刺或切片檢查,並接受確診、治療等相關醫學處置。
檢查結果 | 後續處理 |
0 | 代表檢查不完整,但也可能為疑似異常,發現病灶或變化,因此需要其他影像輔助檢查來診斷。 |
1 | 代表無異常,仍須每 2 年接受 1 次定期檢查。 |
2 | 代表有些影像特徵,但應為良性,建議每年定期檢查即可。 |
3 | 乳房可能有變化,但疑似良性,建議 6 個月內追蹤檢查。 |
4 | 異常,乳房有異常變化疑似惡性,分成 ABC 三等級,4C 比 4A 嚴重,而 4A 約 3 成機率罹癌。 |
5 | 異常,乳房有異常變化可能為惡性腫瘤。 |
不同期別、病理結構,治療方式大不同
張金堅說明,診斷後得確認期別、腫瘤的大小、部位或有無轉移,而根據病理結構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同,目前有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荷爾蒙治療、三陰性乳癌則有免疫治療,建議與醫師溝通,找出最合適的個人化治療方式。除了基本治療外,他也提醒要注意飲食、運動、體重控制、睡眠,並減輕壓力,改善習慣才能落實健康生活。
去年才確診的乳癌病友黃小姐說,自己從 45 歲開始,每 2 年都有接受乳房攝影檢查,但去年得知有纖維囊腫的問題,後來確診乳癌第二期。不過慶幸的是,治療過程中體力並沒有太大傷害,也有順利重返工作崗位。她強調,或許對許多人而言,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只是口號,但事發後才發現短短 8 個字的重要性,也希望可以自身經驗,呼籲民眾定期檢查、愛護身體。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符合資格記得定期篩檢!早期和晚期發現癌症差多少?一表解析 5 大癌症存活率
憂心婦女健康殺手「乳癌」悄悄找上門?這 12 類人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