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資格記得定期篩檢!早期和晚期發現癌症差多少?一表解析 5 大癌症存活率

醫師觀察發現,許多民眾比起建立定期篩檢的習慣,更多還是疑似罹癌,或感到身體不舒服才進行癌症篩檢,然而身體已經出現明顯疾病表徵,治療之路將走得更加艱辛。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呼籲,藉由定期癌症篩檢,揪出早期原位癌,早期的 5 年內存活率都比晚期高出不少。

你認為自己會罹患癌症嗎?大多人都認為癌症離自己很遠,但依據國健署 109 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新發生癌症人數為 12 萬 1,979 人,平均每 4 分 19 秒就有 1 人罹癌。癌症離每個人都不遠,人人都可能是會在那 5 分鐘內,被發現罹患癌症的那個人。

5 大癌症補助適用對象年齡、身份一次看

尤其癌症發生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這時民眾藉由定期接受癌症篩檢,可有效及時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且國健署強調,若能把握治療黃金期,儘速接受治療,早期癌症的治療預後存活率高。目前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與肺癌的篩檢,各自適用年齡與補助不同,詳細情形如下:

  • 子宮頸癌篩檢:30 歲以上婦女,每年補助 1 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建議每 3 年應至少接受 1 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 乳癌篩檢:45 歲至 69 歲婦女、40 歲至 44 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 2 年 1 次乳房攝影檢查。
  • 大腸癌篩檢:50 歲至 74 歲民眾,每 2 年 1 次糞便潛血檢查。
  • 口腔癌篩檢:30 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的民眾、18 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的原住民,每 2 年 1 次口腔黏膜檢查。
  • 肺癌: 分為具肺癌家族史和重度吸菸史,前者開放 50 歲至 74 歲男性或 45 歲至 74 歲女性,而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的民眾;後者為本人介於 50 歲至 74 歲,且吸菸史達 30 包/年以上,或有意願戒菸及戒菸 15 年內的重度吸菸者,每 2 年 1 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一表看懂 5 大癌症早期和晚期 5 年存活率差異

國健署強調,符合資格的民眾,進行 5 大癌症定期篩檢,比「疑似罹癌才篩檢」有較高的存活率。若未能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等到症狀出現才就醫,常常是預後較差較且難治療的晚期癌症,須透過較複雜的手術或化療或放療等方式治療,不但所需花費的醫療費用高、治療時間也較長之外,存活率更是大幅下降。

根據國健署 105 年至 109 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子宮頸癌、肺癌早期(0+1)期的 5 年存活率皆超過 9 成,口腔癌早期(0+1)期之 5 年存活率約 7 至 8 成以上;女性乳癌早期(0+1)期 5 年存活率更接近 100%,而乳癌第 4 期 5 年存活率則跌至約 3 成 6,顯示及早確診、治療的重要性。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也呼籲,養成定期篩檢好習慣,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把關如篩檢結果為異常,也請務必要遵循醫囑儘速做進一步的確認診斷,以達早發現早治療,及早阻斷疾病進展恢復健康的目標。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肺癌早期發現是關鍵!「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可早期揪出惡性肺節結 存活率達 9 成
AI 科技結合肺癌登記和電腦斷層掃描!醫院省時省力,病人也能更快取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