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兩大常見止痛藥怎麼挑?藥師詳解止痛藥效果、副作用和不適用對象

生活中常常有覺得疼痛的時候,每每頭痛、胃痛或生理痛時,都想吃一顆止痛藥緩解。不過止痛藥分成兩大類,各自有不同的效果與風險,藥師提醒,無論使用哪種藥物,都應先諮詢醫師或藥師,切勿自行購買,或認為無效便隨意決定服用劑量,否則將承擔難以負荷的副作用。

許多民眾習慣自行到藥局買止痛藥服用,有些還合併有消炎的功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總藥師柯瑩蓮說明,止痛藥分為 2 大類,分別是非麻醉性止痛藥,就是中樞止痛藥及非類固醇類消炎;和麻醉性止痛藥,為類鴉片止痛藥,屬於第一、二級管制藥品,也是醫師處方藥。

乙醯胺酚、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差在哪?

一般民眾所接觸的止痛藥,以中樞止痛或類固醇消炎為主,針對不同病症和個別身體狀況的差異有不同選擇。柯瑩蓮指出,中樞止痛藥中,最常見的是「乙醯胺酚」,能止痛、退燒,但無消炎作用。主要是透過肝臟代謝,但當服用劑量超過肝臟代謝負荷量的時候,就會產生中毒現象。

台北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王明媛補充,民眾通常家裡備有許多消熱止痛藥和綜合感冒藥,但大部分綜合感冒藥、感冒藥水或退燒藥中都含有乙醯胺酚,單次用藥含量大約介於 250-500 mg 間,一般病人建議一天最多使用 8 顆。若同時併服其他藥品,可能會產生過量問題,因此民眾不要同時服用 2 種以上含乙醯胺酚藥品,以免過量造成肝損害。

至於含「阿斯匹靈」或「布洛芬」成分的止痛藥,則屬於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有止痛、退燒、消炎作用,是經腎臟代謝。柯瑩蓮提醒,它們同時有較高腸胃道出血、消化道潰瘍的風險,吃多恐怕會造成腸胃道損傷、胃潰瘍,甚至影響腎功能,另外引發過敏的比例也比較高。因此,具慢性腎臟問題或腸胃道高風險群的病人須謹慎使用。

麻醉型止痛藥恐引起嚴重噁心、嘔吐等副作用

而嗎啡(morphine)、吩坦尼(fentanyl)、配西汀(pethidine)、可待因(codeine)等成分的藥品屬於麻醉性止痛藥,一般民眾則較少接觸。柯瑩蓮說明,它們主要用於癌症或大範圍創傷所引起的嚴重疼痛,強效性麻醉性的止痛效果沒有「天花板效應(ceiling effect)」,因此使用劑量越高,止痛效果越強。

對於重度疼痛的癌症病患,使用後若無嚴重副作用且持續疼痛,醫師通常會依個別調整用藥,以緩解疼痛。但小心,越是強效,便祕、嘔吐、噁心、暈眩等副作用也會越嚴重。因此柯瑩蓮指出,為避免造成呼吸抑制,提醒民眾確實遵照醫生囑咐,不要隨意更改劑量。

最後柯瑩蓮提醒,止痛藥並非萬能,勿亂吃,每人對藥品反應不同,建議購買止痛指示藥前時,請務必向醫師或藥師詳述症狀,再依建議服用。一旦服用止痛藥後,病情不見好轉,則應立即停止服藥儘快就醫。另外,止痛藥屬於民眾家中常備藥品之一,仍建議購買指示藥品應適量,切勿過度用藥或囤積。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總藥師柯瑩蓮台北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王明媛

延伸閱讀
兒童藥物面面觀!3 張表看懂兒童常見感冒藥年齡規範和副作用
別自己當醫生!小朋友生病吃錯藥輕則無法治癒症狀,重則危害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