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過了立秋,但最近仍是突破 35℃的高溫天氣。在高氣溫、高濕度的環境下,當汗水無法順利排出體外,或體內缺水而導致排汗散熱不足,會讓體感溫度隨著上升。醫師指出,若有服用 4 種特定恐會增加發生熱傷害的機會,務必慎防讓自己過熱又口渴的狀況。
「秋老虎」比喻立秋後仍然炎熱的天氣,氣溫也飆破 35℃高溫的情形。台灣溫度高、濕度也高,民眾常因身體無法正常調節高溫,容易在這樣的天氣下發生熱傷害。常見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又以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死亡率甚至可能超過 30%。
注意 4 種藥物提高熱傷害、中暑風險
人人都須慎防熱傷害,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醒,若有服用利尿劑、抗精神病藥劑、抗組織胺、抗乙醯膽鹼等藥物的民眾更需要。原來此類藥物會引起血管收縮,抑制排汗,降低散熱,進而增加熱傷害的發生。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則總結,以下 4 種功能藥物容易提高中暑風險,包括:
- 影響排汗的藥物:如感冒抑制流鼻水鼻塞藥物、腸胃炎抑制腸胃蠕動藥物,某些精神病藥物等。
- 促進身體產熱藥物:如安非他命、搖頭丸、某些治療過動的藥物,含麻黃素的減肥藥、甲狀腺補充劑等。
- 增加缺水風險的藥物:如利尿劑、含咖啡因的能量飲、緩瀉劑及治療憂鬱症的鋰鹽。
- 降血壓藥物:可能減少心輸出量,減低皮膚血液循環,影響汗腺排汗速率。
服用藥物者謹記 4 技巧避免熱傷害
由於熱傷害可以預防,國健署署長吳昭軍特別呼籲服用相關藥物者,在高溫天熱中,牢記預防熱傷害的 4 技巧,分別為保持涼爽、補充水分、隨時留心和健康管理。詳情則如下:
- 保持涼爽:穿著寬鬆、涼爽的淺色衣服,儘可能待在通風涼爽的室內或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
- 補充水分:一般民眾應定時定量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也避免瞬間大量補充水分或冰水,且不以酒精及含糖飲料取代。但經醫囑須限制飲水量者,應遵循醫師的建議。
- 高溫警訊:留意中央氣象署所發布的氣象高溫警訊,儘量避免於上午 10 時至下午 2 時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及注意防曬。
- 遵守醫囑:正在服用藥物者,應遵守醫師的指示,不要隨便停止用藥。
秋天出現的高溫也可能會發生熱傷害,應避免暴露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並隨時留意自己身體狀況,如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務必迅速設法保持涼爽降低體溫、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不是冰水)或電解質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則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小心喝水太快太多導致「水中毒」!醫教補水 3 招式,正確喝水不再口乾舌燥
夏日炎炎小朋友也要防曬!防曬乳只需「這個量」就好?孩子也需卸妝嗎?兒童防曬問題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