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化加上平均壽命延長!糖尿病病齡長期化 接軌國際資料庫防治共病

截至 2022 年,糖尿病就醫人數已突破 256 萬,且每 3 名患者就有 1 名未滿 60 歲!近年糖尿病患者年輕化的同時,因為平均壽命延長,罹病年數只增不減,將來可能得花上 20、30 年與糖尿病共處!糖尿病併發症多,心血管疾病、腎病變比例高,且發生機率隨年齡增長上升,如何穩定控糖做好共病管理成為一大關鍵!

每位糖尿病患者狀況不一,無法以同一標準或流程運用在不同患者上,也比較難準確預估患者的共病風險。為了促動各國跨界交流並為糖尿病患者做到量身打造的治療策略,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於今年正式簽署 MOU,攜手全台 12 間醫療機構加入國際 iCaReMe Registry 計畫,本土數據接軌國際資料庫,讓台灣糖尿病照護經驗接軌世界!

糖尿病共病多,且隨著年齡越大,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併發症的盛行率就越高。

年輕糖友控糖年數呈倍數增加 提升共病控管難度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最新統計,111 年糖尿病就醫人數已高達 256 萬,相較於 4 年前僅 225 萬名患者,人數成長 114%,其中竟有 3 成糖友未滿 60 歲!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說明,除了年輕化趨勢,隨著醫療進步,台灣平均壽命已高於全球平均水準、攀升至 79.8 歲,在患者提早發病又長壽的情況下,現在罹病年數可能翻倍,意味著要長期優質控糖以及預防共病的難度,也將大幅提升。

黃建寧指出,糖尿病共病多,糖尿病患者在 10 年內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 2 倍,發生腦中風的機率也比常人多出 3 倍;同時,健保資料庫更顯示,台灣平均每 3 位糖尿病患者就 1 位衍生慢性腎臟病問題。根據台灣糖尿病年鑑統計,隨著年齡越大,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併發症的盛行率就越高。如果能從早期做好共病預防,透過生活型態的改變搭配依醫師建議使用指引推薦藥物,患者即有機會長期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與糖尿病和平共處數十年。

國際首度共建真實數據資料庫 打造因地制宜照護策略

每位糖尿病患者的狀況不一樣,併發症出現順序、嚴重程度都可能有所不同,黃建寧理事長提到,所有的糖尿病患都需要評估心臟血管疾病及腎臟病風險,但因每個人的罹病原因、時間及風險皆不同,如果以同一標準或評估流程運用於所有患者,反而耗時、耗財、耗人力。

糖尿病照護除了個別化、更要講求真實化,黃建寧理事長說明,過往在評估共病風險時多採用嚴格控制的全球臨床試驗數據做為分析依據,卻忽略了要因應不同地區或種族而有所變動,導致糖尿病照護很難因地制宜。

為了增進跨領域的合作及經驗交流,國外許多專家組成 CaReMe Alliance,其中重要的項目包含 iCaReMe Registry 計畫,與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合作,致力於建立一個全球性的真實數據資料庫,讓參與各國可以彼此交流照護經驗,並打造符合各國特色的照護模式。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於 9 月 28 日與 CaReMe Global Alliance 完成 MOU 簽約儀式,正式宣布加入計畫。黃建寧指出,本次將攜手台灣 12 家醫療機構展開收案與登錄工作,並持續追蹤至 2025 年底,期望能收治千名以上個案,讓本土數據能夠成功進駐國際資料庫。

文/賴以玲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

延伸閱讀
糖友當心視網膜病變!醫師:糖尿病年輕化,「視力模糊」應警覺
全台逾 80 萬糖尿病患者身陷腎病變危機!強化「糖腎共照」照護糖友永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