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僅次於失智症,為國內第二常見神經退化疾病,因為動作障礙導致患者生活上極大困擾。現今靠口服藥物雖可緩解部分症狀,但服藥的頻率及藥效的波動,對許多病人而言仍是一件令人困擾的事情,如今中醫大附醫神經部採用「神波刀」對患者進行治療,確實能有效能阻斷產生顫抖的神經迴,是治療中的新方向之一。
巴金森藥物副作用困擾病友!去年核准神波刀治療
根據 110 年健保資料統計,國內巴金森病友人數共 77,428 人,在高齡化之下神經退化疾病影響許多年長者,尤其在 65 歲以上巴金森的人口盛行率約 1%,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也增加,80 歲以上的人口可達 4 %。
巴金森主要症狀包括動作遲緩、肢體顫抖、僵硬、步行及平衡障礙等,許多病人同時也有非動作障礙問題如便秘、失眠等,讓社交與日常生活品質大受影響。雖然現行藥物治療選擇多,但有侷限跟副作用。
手術中最常聽到「侵入性深腦刺激手術」,開腦後植入細長的電極導線到腦的特定神經核,用電流刺激大腦迴路,電力則要靠植入胸前皮下組織的電池供應,每隔 3-4 年要換電池,有些患者對於這樣較為侵入性治療仍會有疑慮。
神波刀治療以單側症狀為主
衛福部從去年開始,核准「神波刀」治療可使用於巴金森病人,但到底什麼是「神波刀」?中醫大附醫神經部巴金森暨動作障礙科呂明桂主任解釋:「全名是『經顱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手術』,它是一種利用非侵入性的磁振導航超音波束,就僅約 0.4 公分大小的神經組織進行熱消融,達到改善巴金森的症狀,好處在於不需要開刀、也無需侵入性麻醉。」
這樣的治療方式一開始是針對「原發性顫抖」,後來包括「顫抖為主要表現巴金森氏症」也適用,通常會評估是藥物治療效果有限後,才會轉用神波刀。呂明桂提到:「要注意的是目前神波刀治療仍以單側症狀為主,且接受治療者頭骨密度不能太低,否則超音波能量將無法有效傳遞到腦內治療標的。」
神波刀無需出現傷口!多重慢病患者也適用
呂明桂也分享目前收治的個案,一名 60 歲的邱先生,六年前發現自己開始出現手抖症狀,確診罹患巴金森病,接受口服藥物治療緩解症狀,但最近 2 年手部顫抖特別嚴重與僵硬,無法完成喝水等簡單動作,生活多難以靠雙手自理,也無法好好入睡,情緒大受打擊痛不欲生。
考量病情的進展下,邱先生選擇今年七月接受神波刀治療,治療過程病人不需要接受開刀與麻醉。對於原來有糖尿病史的邱先生更多安全保護,術後邱先生的手部顫抖消失,能順利拿起湯匙喝湯,拿水杯也很平穩,邱先生直呼:「半天之內,他原來的悲苦世界竟能翻轉,重回美麗彩色人生」。
呂明桂表示:「神波刀治療不需開刀,即使病人有糖尿病等多重慢性病,也不必因顧慮有傷口感染風險而放棄治療。」神波刀治療能以標準化的治療流程為病患改善常見的巴金森病症狀,但目前並未納入健保給付,但對於過往治療已陷入瓶頸的病友,又多了一個治療選擇,有機會重拾生活品質和自信心。
文、王芊淩/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罹患巴金森氏症不自知!醫師提醒用 4 症狀、3 檢查及早發現
巴金森病會遺傳嗎?吃益生菌有助於預防?醫師解答 10 大常見 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