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到東北季風影響,氣溫已明顯有變化,北部與東北部地區低溫將下探至 18、19℃,高溫也僅有 20℃。一進入冬天,溫度驟降,民眾務必留意自己的心血管健康,尤其在此時若有心跳加速、心悸等情形,就要小心。醫師提醒,若確診為心房顫動也不用慌張,掌握 10 方法即可面對疾病。
最近開始慢慢進入冬天,民眾除了注意保暖外,也應觀察自己心血管的狀況。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郭志東強調,尤其有高血壓、有心臟病或心臟病發作史、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臟手術史、過度飲酒、抽菸等族群,更應在天氣變化之際小心「心房顫動」的問題。
多數病人的心房顫動「無症狀」
郭志東說明,當病人患有心房顫動時,有部分會感到心臟不規則跳動,且為經常性的快速跳動,此為典型心律不整,代表心臟的心房與心室跳動不同步。而另一部分病人會表達發作時出現突發性快速、劇烈的心跳,同時合併呼吸急促、全身虛弱等症狀。
然而,更多病人卻是感覺不到任何症狀,臨床上是中風後發現心房顫動的比例也不少見。郭志東強調,心房顫動會增加血栓生成的風險,進而引起中風,以及可能導致心臟衰竭和其他相關併發症,是一個絕對需要醫療介入的疾病。如果心臟有心悸、小鹿亂跳、暈眩、胸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症狀。
如何面對心房顫動?醫提醒 10 重點
郭志東提及,如果被心臟科醫師告知確診心房顫動民眾,請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不過也不需過度恐慌,反而不僅過猶不及,也對病情也無補於事。究竟該如何面對心房顫動?他也提醒民眾了解以下 10 重點好好面對疾病。
- 盡可能多瞭解自身的診斷︰瞭解可能導致心房顫動的原因,將可幫助控制病情。因此諮詢醫生時,可以請教對方導致心房顫動的病因、現階段最好的治療方法,及需要改變哪些飲食或生活習慣來控制病情,或出現哪些症狀可能暗示病情加重等問題。
- 明瞭自身的中風風險︰尤其增加心房顫動誘發的中風危險因子,包括年齡超過 65 歲、心臟衰竭、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史及血管疾病史。
- 了解中風警訊:如果出現臉歪嘴斜、手腳偏癱、講話困難、應該立即到急救求助。其他症狀包括面部或四肢突然麻痺、突然變得混亂、行走困難或劇烈頭痛,上述症狀皆不可輕忽。
- 告知家人病情︰心房顫動通常沒有症狀,家人不一定能理解病情。若提前告知,有任何狀況發生時,才能夠隨時做好準備因應。
- 適量且規律運動︰病人多擔心運動會使心房顫動惡化,但事實上規律運動對心健康十分重要,可以幫助減少心房顫動症狀、降低休息時的心率、減少中風的風險、控制體重及減少患其他疾病的風險。
- 接受心臟復健︰如果心衰竭病患或心肌梗塞病患合併心房顫動,出院後可以考慮心臟復健療程,有助於心臟功能恢復,同時減少日後出現問題的風險,提高生活品質。
- 適當休息,避免過勞︰疲勞是心房顫動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可以是心房顫動本身或其治療藥物引起的。因此充足睡眠、有規律運動和健康飲食有助於緩解疲勞。如果認為與藥物相關,請諮詢醫生,勿自行停藥。
- 避免誘發因子︰使心房顫動發作的觸發因子因人而異,過勞、酒精、壓力、咖啡因、焦慮、抽菸、疾病或藥物都可能使疾病發作,應儘量避免這些誘因。
- 測量脈搏:病人須學會測量自身脈搏,方便知道當下是否過快或不規則。
- 健康飲食︰對心臟有益的飲食包括少吃加工食品,食用大量蔬菜、適量水果、少吃紅肉、煎炸食物、含糖飲料等。
由於絕大多數的心房顫動病人感覺不到任何症狀,因此也提醒民眾,應隨時注意是否有心律不整或心臟問題。尤其最近進入冬天,長輩或慢性病患的心血管健康容易有毛病,除了平時健康生活以預防外,若已經罹患疾病,務必更謹慎地照顧身體,避免中風或更危險的狀況發生。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入秋最強東北季風報到!長輩怕冷不出門,醫提 4 方法避免靜脈栓塞
工作整天、追劇脖子痛?當心「枕神經疼痛」,醫推 4 方法伸展、舒緩肩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