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梨泰院踩踏事件已滿一年,如果同樣的事件發生在台灣會發生什麼事?隨著台灣人口老化、勞動力短缺、護理人力出走、專科招收不到醫師等,明確反應國內緊急救護系統正面臨嚴峻挑戰。國內八大急診相關醫學會今日提出六大倡議外,台灣外傷醫學會林恆甫理事長明確表示訴求:「希望急診檢傷分類第一、二級,政府可以保障健保點值 1.1 元。」
醫療團隊出現 M 型化!流失年輕人才
2014 年高雄氣爆事件受傷超過百人,2015 年八仙塵爆超過 400 人送醫、2021 年太魯閣列車出軌死傷眾多,一次次的大型災害出現時,仰賴國內的緊急救護系統,但守護民眾緊急醫療系統卻快崩塌,不僅預算不足,人力、設備吃緊,將最直接影響到未來民眾就醫權益。
二十幾年就從事急診外傷工作的林恆甫觀察發現:「醫療團隊各種疾病都要兼顧,醫護努力開槓桿做出醫療成績,槓桿開到一定程度天秤就會失衡。現在緊急醫療團隊出現 M 型化現象,年紀大工作者繼續守護,但年紀輕早早離開。」人力不足問題已不是一兩天問題, 因為醫護不足病房得關床,連帶影響急診待床率。
「緊急救護系統」涵蓋範圍廣泛,除了一般常規醫療體系的急診端外,也包括大型災難救災、山海救護、偏鄉緊急醫療、院前救護等,緊急救護過程如同大團隊在打戰,從前面院前處置救護技術員(EMT)、急診醫護端、外傷醫師、災難救護團隊等等,都是重要的參與要角。
台灣醫療救護學會范傑閔表示:「雖然緊急醫療技術不斷進步,救護員的武器相當有限,常常需要靠外界捐贈,這是很大的問題!另外,他們長時間在高壓環境下,如何維護心理健康也很需要重視。」
專業緊急醫療介入!成功救活 26 位路跑民眾
民眾過往總覺得緊急醫療似乎離自己很遙遠,其實並不然!台灣急診醫學會秘書長薛承君表示:「在任何時間點、任何人都可能發生意外,或是出現重大疾病,在資源不足之下,民眾其實是暴露在危險當中!」
包括現在熱門的路跑活動,也有緊急醫療系統參與的身影,台灣大型活動醫療救護醫學會張國頌理事長表示:「學會參與許多馬拉松活動,發現若現場有醫療指導醫師救活成功率會明顯提高,2007 年在馬拉松活動中一共救活 26 位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的患者,讓他們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任何體育活動若有高危險性就需要有醫療指導,但像八仙塵暴沒有相關醫師及危險評估。」
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翁一銘理事長說:「災難會不時發生,但過往醫療配置都是剛剛好,若沒有備援人力會來不及應變、做出有效處理。雖然衛福部有做各區災難應變以計劃方式來呈現,可以學習日本改為通過立法方式支持才能永續經營。」
學界盼:檢傷一二級提升健保點值 1 .1
八大學會共同提出的六大倡議包括:
- 提供全天候、功能完善之院前緊急救護、急診醫療及急重症網絡,以確保社會安心與醫療平等。
- 配置充足且受過專業訓練之人員,以保障病患安全。
- 強化醫療體系及社區災難應變量能,以應對各式災難及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 投入財源與提供合理財務支持,以維持緊急救護系統穩定運作。
- 研議緊急救護品質改善策略,以持續提升救護品質。
- 維護緊急救護系統作業環境安全,以保護病患及工作人員。
六大倡議反應國內緊急醫療的困境,學會期盼政府提供合理的財務支持、配置充足人力、強化災難應變量能,並喊話將急診檢傷一、二級患者健保點值提升至 1.1 元。薛承君補充說明:「一、二級病人本身就是真正有需要醫療與急迫性,通常占急診患者兩成左右,若能將資源投在該領域,能保障這個族群的權益。」
獲得緊急救護醫療服務是民眾的基本權益,但當支持系統不斷面對缺乏人力及資金的壓力,很有可能因醫療照顧缺漏造成遺憾,這將是社會及家庭最大的損失。
文、圖/王芊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