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悶熱,養生4要4不要

很多人都會認為在冬天的時候會因為天冷,比夏天更容易生病,也比較需要調養身體,但其實夏天不僅天氣高溫悶熱,也是細菌、蚊蟲的活躍期,更容易發生疾病,尤其是與皮膚、免疫系統與心血管有關的疾病,更需特別提防。

夏季養生4大重點

夏天養生,有4個主要重點,如果生活起居上遵循這些重點,就能有效達到夏季養生目的囉!

  • 精神調養:重在保持愉快而平穩的情緒。
  • 起居作息:著重夜臥早起(微晚一點睡覺,早點起床)。
  • 運動健身:注意以溫和運動,出汗不宜過多。
  • 飲食營養:主要以清淡健脾利濕,護心保肺養腎為主。

除了養生,也要注意這4件傷身的行為

碰到炎熱的高溫酷暑環境,許多人會常做以下的4件事情降暑氣,雖然看似很消暑但卻是觸犯養生大忌的行為,要多加留意。

夏天運動時必然會大量出汗,容易感到口乾舌燥,有些人透過大量喝水想要解渴補充水份,但實際上這種做法並不正確。人在運動時,體內大量血液存留在四肢肌肉中,如果運動後馬上大量飲水,勢必會使胃腸道部分血管急劇收縮,吸收能力減弱,且讓人感到胃部沉重悶脹,妨礙橫膈肌的活動,影響正常的呼吸。

正確做法:在運動後大量出汗時補水要適量,採取「少量多次」的喝法,每15~20分鐘喝一次較為適宜,而每次補充水分的量應該控制在150~300ml較為恰當。


人們在夏天外出時在陽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熱量,人體肌膚的毛孔都處於張開的狀態,此時洗泠水澡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使熱量無法散發而滯留在體內,進而易引起高熱。 此外,洗冷水澡雖然感覺暢快,但可能會導致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引起供血不足,輕者可能讓人頭暈目眩,重者有可能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正確做法:夏季外出回家後,最好是先將身上的汗擦乾或待汗發散乾後再沖洗泠水澡。而老人、小孩等免疫力較低的人,以及高血壓、心臟病的病患,還有在生理期及生理期前後女性,都不適合在夏天洗泠水澡。


在悶熱的夏天,很多人喜歡上身打赤膊或露出大面積的皮膚,覺得這樣比較涼快,但事實上可能未必如此。 從生理角度分析,人體體溫調節不僅靠皮膚蒸發,也透過皮膚輻射。

根據研究顯示,在攝氏18~28度的環境裡,人體體溫的70%靠皮膚輻射、對流和傳導來散熱,但如果氣溫達到約攝氏35度時,體溫主要靠皮膚蒸發散熱。當氣溫繼續升高時,皮膚不但不能透過輻射方式散熱,還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所以,如果這時打赤膊,就會容易吸收熱量,非但不會變涼快,反而會感到更加悶熱。

正確做法:應做好適度的防曬措施,包括塗抹防曬乳或皮膚保濕的保養品,或是陽傘遮住強光,必要時應該著長袖薄外套來避免皮膚從外界吸收熱量。


夏天想避開外頭炎熱高溫,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待在有空調涼爽的室內,甚至有些人想快點消暑,把冷氣機溫度設定在一個恆溫的低溫狀態。其實這對於健康人來說都是患病的潛在危險,因為室內外溫度反差較大,很可能讓皮膚無法迅速適應過大的溫差變化而引發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也有可能會誘發心血管病的發生。

正確做法:據室外溫度來調節室內的冷氣溫度,讓兩者的溫度反差不要太大,必要時可以開電風扇輔助增加室內冷空氣的對流。而為了讓室內不會受到室外日光照射所帶來的高溫,也可以用深色的窗簾來達到室內降溫的效果。

延伸閱讀
順應四季時節養生!春夏秋冬的中醫食補
夏天又濕又悶熱!消暑解熱就吃6食物
夏天濕熱易上火?揉按4穴道祛濕除熱好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