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飯後就脹氣、胃痛不舒服,是不是腸胃功能出問題?有時或許並不是病理性的問題,而是吃飯習慣上需要重新調整。給腸胃良好的消化環境與時間,其實就能讓腸胃舒服很多。吃飽後不小心做了什麼會影響消化呢?以下 8 件事吃飽後最好不要做!

吃飽後不要做的 8 件事
一、大量喝水、喝湯
若吃飽之後才喝水,流質會與胃部食物混合,讓排空、消化的速度變慢之外,還會同時稀釋胃酸,讓胃部需要分泌更多胃酸去消化。飯後喝湯喝水反而會導致脹氣跟消化不良。
建議:至少等30分鐘~1小時之後再喝水。
二、吃冰
冰水、冰品的溫度低。空腹吃容易刺激腸胃神經收縮,讓腸胃開始蠕動,若吃完飯後吃,腸胃裡在充滿食物的情況下突然收縮、快速蠕動,會讓腸胃充滿氣體,導致消化不良。
建議:飯後盡量不要吃冰。
三、吃水果
水果消化速度快於澱粉、脂肪、蛋白質類。若飯後吃水果,水果在胃部就會先消化完,但卻會因為前面的食物還沒消化完畢而無法進入腸道。此時,水果就會開始在胃中發酵,進而産生有機酸,引起腹脹、腹瀉,也會影響消化吸收情形。
建議:飯前1小時及飯後2個小時再吃水果。
四、喝茶
飯後立刻喝茶,大量茶水進入正要消化食物的胃,沖淡了胃所分泌的消化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再加上茶葉所含單寧酸,會與蛋白質結合成為「鞣酸蛋白」,導致凝固沉澱、消化不易,並令人腸胃不適。
建議:若要喝茶,可在用餐後的1-2小時左右再喝,才不會影響消化。
五、排便
在憋氣、肌肉又出力的時候,胸腔內的壓力會上升,反而讓心臟沒辦法輸送血液、血壓就會下降,引發「努責現象」(Valsalva maneuver),需要大量血液來消化的胃部就會受到刺激,引發胃痛。
建議:飯前排便。
六、坐著不動或睡覺
許多吃飽後便坐著休息,但其實坐著的時候,腹部脂肪、肉會擠壓到胃部,讓腸胃沒辦法好好消化。建議飯後散步10分鐘,更能促進蠕動、幫助消化,而每天固定運動30分鐘,也是刺激腸胃蠕動的方式,增強胃部的消化能力。
建議:飯後可以散步10分鐘。
七、唱歌
唱歌的概念與排便是一致,胸腔用力的時候,反而會擠壓到胃部,而且減少血液。
建議:飯後2小時不要用力唱歌。
八、洗澡
因為食物在胃裡消化的時候,血液會集中到腸胃道來幫助消化,但如果去洗澡,會讓血液聚集到皮膚表面,減少了腸胃道的血液,反而容易消化不良。
建議:飯後1小時可以快速的沖澡,但建議不要泡澡。
文章內容來源:一吃飽就胃痛、腸胃頻繁發炎!醫師:吃飽後 8 大禁忌千萬別做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孩子腹瀉怎麼辦?急性腸胃炎因應守則
胃脹不舒服?保胃大作戰 4 招舒緩胃脹氣
胃癌的高危險因子!9成胃癌患者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