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司馬中原疑似失智受騙,導致其子女跳出來說話,雖然真實情況外人不清楚,但是失智症比例越來越多,長輩失智後,財產以及各方面事務都成了子女反目的導火線。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案例調查顯示,74名失智者在發生財務損失時,有34位尚未被診斷為失智症,65位還沒有輔助或監護宣告,財務損失常常就發生在不知不覺中。
先生失智症被騙上億財產 法官卻不接受失智診斷結果
疾病家屬劉慧芳表示,10多年前,她的先生開始出現怪異的行為,個性大幅改變、易怒,甚至被拐騙離家,被詐騙組織移轉了上億元的資產。讓劉慧芳更害怕的是,詐騙組織不斷的恐嚇,半夜的無聲電話,讓她的生活飽受煎熬,到現在還在看精神科醫師。
「當時我並不知道,先生其實是血管型失智症,」劉慧芳語帶哽咽,當時她下定決心提出法律訴訟,然而,過程非常艱難,法官連台大、榮總的診斷證明都不接受,法律判斷結果,財產只拿回了一成不到。
家人反目在失智門診成常態 醫師建議2招保護自身權利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科醫師劉慕恩也表示,隨著失智症比例越來愈高,在老年門診中,幾乎天天都上演著跟失智者相關的紛爭。「常看到手足間,哥哥說妹妹謊稱媽媽失智轉移財物,妹妹反咬哥哥未盡照顧責任,等媽媽失智才回來爭財產,」這一類案例之多,精神科醫師也常常被要求出庭作證,證明當事人是否有失智問題。
劉慕恩表示,看了那麼多臨床案例,他建議尚未失智的人,首先可以透過信託基金的方式,在心智尚清楚時,就先對自己的財產做出處置。第二點,失智者除了無法自理財產,甚至無法表達自己的治療意願,《病主法》於今年初開始實施,想要決定自己的重大醫療決策,也可以趁早安排。
台灣失智人口每年增萬人 法規要加速跟上
不過,立法委員吳玉琴表示,即使是用信託的方式,如果相關把關沒有從嚴,詐騙者還是可以用「監察人」的身分,以監察的方式更動不動產。所幸,今年立法院對法律進行調整,未來當事人可以在失智前,指定不只一名的議定監護人,代為管理自己的資產。
台灣失智症協會法律顧問鄭嘉欣表示,台灣失智人口在107年底已經超過28萬人,估計未來每年會增加1萬人,所帶來的財務安全議題不能忽視。監察委員江綺雯表示,除了財產安全,各個單位都跟失智症息息相關。舉例來說,社會新聞常可以看到有駕照的失智者,逆向開車上高速公路,危害公共安全。
「交通部其實已經針對衛福部104年所提供的重度失智症患者案例,進行其駕照的安全處理,但是在104年之後,因為個資法的問題,沒有新的名單可以取得。」江綺雯指出,未來這個問題該怎麼處理,仍需要個單位以及法律條文的配合、調整。
延伸閱讀: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