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退休第2天就胸痛離世!這5大高風險群趕緊做檢查!

現代人作息不正常、上班壓力大,缺乏睡眠,難免會有胸悶、胸痛的症狀。但是,有一種被形容「像是被刀從前胸割到後背」的背痛,可是會馬上致命的。像是86歲的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去(2018)年底在晶華酒店用餐暖壽,卻因為主動脈剝離,將就不及而辭世。

主動脈剝離是會快速致命的危險疾病,必須盡速治療才能提高病人存活率,造成主動脈剝離的因素是血管內膜層破裂,血液流入內膜破裂處形成假腔,因為假腔僅靠結構疏鬆的血管外層支撐,所以血管破裂導致大量出血的風險很高。

5種人屬於主動脈剝離高風險群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嬰華表示,造成主動脈剝離的原因,高血壓控制不好是最常誘發的因素,另外,先天性主動脈狹窄、先天性主動脈畸形、心臟手術後遺症、馬凡氏症候群及胸部外傷等。陳嬰華強調,高血壓忽高忽低、控制不佳,是導致主動脈剝離最常見的因素。

這一類特徵具有遺傳特性,「像是馬凡氏症候群的病人,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手長腳長身材高瘦,通常你問一下這些人的家人們,都可以看到類似的特徵。」陳嬰華指出。

退休醫師隔天就發病離世 陳嬰華:健檢有跡象馬上治療!

如果你屬於主動脈剝離的高風險族群,陳嬰華建議,應該從日常生活中做調整,避免在發病時,可是用分分秒秒的時間在跟死神對賭賽跑。即使搶救回來,也有可能留下嚴重的心衰竭問題。

檢查方面,陳嬰華建議,最好每年進行胸部X光片檢查,如果有進一步疑點,可以再用電腦斷層、心臟超音波追蹤。

「如果發現有剝離傾向,千萬不要抱著『還可以再等等』的心態!」陳嬰華表示,過去就有一名同個醫院的醫師,被檢查出來有剝離傾向,但他想著馬上就要退休了,還是先把工作的事情忙完,就把手術的事情耽擱了下來。

「結果,他這一耽擱,退休後的第二天就忽然病發,同仁們全力搶救了還是沒能救回來。」陳嬰華沈痛表示。照片檔 ID:915465696

做到這3預防主動脈剝離

不過,檢查不是治療,想要遠離致命的主動脈剝離,平常就該做好預防措施,陳嬰華建議,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好血壓。

1.控制血壓

高血壓是主動脈剝離的最重要危險因子,錯意,定期監測血壓,是預防的有效方法。高血壓的定義是收縮壓大於120 mmHg,舒張壓大於80 mmHg,只要在正確測量後,發現自己高血壓,就應立即就醫,由醫生判斷是否須服用降血壓藥;若開始服藥,必須遵照醫囑,切勿自行減藥或停藥。

其實,國健署指出的40萬人不知道自己血壓異常,可能還是保守估計。因為根據花蓮慈院護理長江如萍表示,臺灣約有300萬人罹患高血壓,其中有1/3的人不知道,他估計,有100萬人不知道自己身上有個不定時炸彈。

所以,即使你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高血壓,留意飲食也是平時可以做到的養身關鍵,像是應採「少油、少鹽」飲食原則,預防高血壓同時,也可降低主動脈剝離發生率。

2.戒菸

臨床研究顯示,菸品中的尼古丁等物質,會加速動脈硬化,讓血液黏稠、血管缺乏彈性,一旦引發阻塞會造成缺血性中風,若是血管破裂,則會造成出血性中風,菸品對心血管造成的惡劣影響,也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因此,戒菸是預防主動脈剝離的方法之一。

3.控制體重

肥胖會影響健康,現代人常聽見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慢性疾病,皆與肥胖有關。平時應留意體重是否在標準值內,並養成運動的習慣。

你想要什麼樣的健檢,按>>這裡就知道

延伸閱讀:

喉嚨沙啞檢查躲死劫!醫捏冷汗:不處理還沒回到家就會出事!

這種胸痛不要拖!50%患者沒治療48小時內沒命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