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在2月25日開學之後,各學校都繃緊神經準備防疫,就擔心校園產生群聚感染。而桃園龍潭一名里長就設計出了「全自動噴霧隧道」,裡面噴灑的是次氯酸水,讓孩子們走進隧道可以「消毒」;但在許多兒科醫師警告「很危險」之下,後來緊急撤除。
酒精、消毒液、滅菌液沒有想像的這麼安全!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消毒液,不外乎酒精、次氯酸水、稀釋漂白水等,除了漂白水不能用在皮膚上之外,酒精、次氯酸水都被認為是「安全無虞」的產品,但其實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如果頻繁使用可以抗菌、殺菌的產品,反而可能對皮膚造成傷害。
社子和鎂皮膚科診所院長陳律安在談到「接觸性過敏性皮膚炎」時,表示每天接觸的物質,不管是吃的、擦的、吸入的,都有可能造成過敏,但是絕大多數人都可以正常過日子,是因為「皮膚作為免疫系統的一環,大部分時間處於精準的平衡」,只有少數情況會反應過度、引發過敏。
像是在免疫系統不平衡的時候,這些東西就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過度的接觸某些「好物品」也是不必要的,短時間內可能不會察覺異狀,但拉長時間就可能讓皮膚免疫系統損傷。
一、過度使用酒精可能造成皮膚防禦力消失
皮膚表面其實本來就有「菌叢」,負責維持表皮的平衡。如果過度使用酒精,把皮膚上的菌叢都消滅了,反而會讓皮膚變得更脆弱,開始變乾、變粗糙;而酒精在風乾的時候也會帶走皮膚上的水分,讓皮膚容易脫水。
所以建議還是以「多用肥皂濕洗手」來代替「酒精乾洗手」,沒辦法洗手的時候再使用乾洗手會比較適當。
二、酒精濃度過高容易起火
而酒精是易燃品,尤其是空氣中有高濃度的酒精,很容易因為一點小火光而爆炸。像是用酒精噴灑、消毒廚房,煮飯的時候一點火很可能就大起火。台北市防災館長、陽光基金會顧問莊啟忠也提醒,使用酒精消毒,「擦拭後等待風乾才有效」,千萬不要往室內空間或是人的身上噴灑。
所以酒精消毒不適合用在環境消毒,可以用在擦拭門把、鑰匙等小物品上,避免大範圍噴灑,並在消毒後開窗通風,減少酒精在空氣中的濃度。
台北市防災館長、陽光基金會顧問莊啟忠也提醒,在稀釋酒精或分裝酒精時,務必確認「安全三要件」:
- 要在通風的環境進行,避免空氣中酒精濃度蓄積過高引爆。
- 要放在臉盆中進行,萬一發生傾倒可以盛接住流出的酒精。
- 第三,要遠離火源,也要避開火器多的地方(如廚房)。
三、酒精如果起火,不可以用水滅火
而如果酒精不小心起火,莊啟忠說,因為酒精會溶於水,不能用水滅火,以免火勢擴散,必須採取「窒息式滅火」,在火勢尚未擴大前用濕抹布或金屬鍋蓋等物品蓋住將火悶熄。
四、次氯酸水不適合用在皮膚上
莊啟忠建議居家環境消毒可使用含次氯酸的消毒水進行,因為含氯的次氯酸,會溶解病毒或細胞表層,其消毒效果不亞於酒精,性質也比較穩定。
不過次氯酸水畢竟含有氯,而氯就是一種很容易造成皮膚過敏的物質,有些人甚至會對游泳池裡的氯過敏。所以如果使用在皮膚上的次氯酸水濃度太高,也可能會引發過敏;但如果濃度太低,消毒殺菌的效果就沒這麼好。
食藥署的公告也顯示,「含微量次氯酸用於皮膚之產品,倘僅用於皮膚清潔,非屬藥品管理,其皮膚消毒殺菌之療效及安全性並未經本署確認。」表示在台灣,沒有一種次氯酸水是可以用在皮膚上消毒的,如果自己要拿來使用,可能就沒辦法申請相關賠償。
五、次氯酸水容易引起呼吸道過敏
而氯除了會造成皮膚過敏之外,其實對呼吸道的傷害更大。因為含有氯的產品容易在陽光底下分解,而氯氣就會透過呼吸道吸入。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也表示,如果這麼細的噴霧吸入呼吸道之後,會刺激呼吸道上皮發炎,可能會引發肺部損傷、氣喘發作、過敏性肺炎,增加肺癌的機會。
所以在使用的時候,建議要戴上口罩再噴灑,或是改用塗抹的方式,而且消毒完成後,要記得通風,讓氣味慢慢消散,或是用清水抹布再擦一次。
文、圖/盧映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