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在和平醫院搶救SARS病患、曾以為出不了醫院大門的護理師,平安度過致命危機後,誓言用經驗與專業,與年輕後輩共同守護抗疫前線,不再讓當年憾事重演。
「老實說,我從沒想過,在我30年的護理生涯,會再來一次。」即使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護理科督導長黃露萩戴著口罩,也可聽出她語氣中的堅毅,「但我沒有鬆懈過一天。」
現年49歲的黃露萩清楚記得,2003年4月,和平醫院爆發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群聚感染而無預警封院,當年剛升護理長的她,聽說B8(B棟8樓)有「染煞」個案需要照顧,她於是和一群願意涉險的資深同事站上第一線,「我們的所有配備,就只是一層隔離衣、手套與N95口罩。」
與死神交手 更確立醫護使命
黃露萩說起往事的口氣恍如隔世。當年的她,在B8先待了一天照顧病患後,才因葉金川(時任慈濟大學公衛系教授)指示實施分棟、分層管控,得以撤回原病房待命。雖然任務結束時並無發病徵兆,她卻已做好隨時會倒下的心理建設,「我一度覺得再也出不去了,還和丈夫交代後事。」
當年冒險抗煞,幸運全身而退的護理師,還有本在休假,卻被緊急召回的現加護病房護理長兼督導長郭巧雯,以及封院前,只戴上外科口罩,就前往B8支援的現A9(負壓隔離病房)護理長李金霙。
「當時,時間感完全錯亂。」郭巧雯說,她記得曾照顧確診病患、也是最後一批出院的醫護,卻說不出結束隔離的日期,「因為我們必須不斷留意身邊同伴有沒有發燒,如果有,就要重新隔離14天。」
李金霙則是對收治SARS病患的區域完全不熟悉,為了避免感染,除了拚命洗手,執勤時,以不吃不喝來保護自己,「當然也睡不著。」
儘管經歷不盡相同,但與死神擦身而過的3人一致認定,留守「和平」的寶貴生命,須持續為醫療體系貢獻。
「我們都花了一段時間等自己倒下,卻都沒事。回到崗位後,我心想,上天給我這種恩典,大概是有什麼事還需要被完成吧。」黃露萩說。
SARS封院結束後,黃露萩擔任剛整修完畢、專門收治高風險傳染病患的A9病房第一任護理長,她立刻根據抗煞經驗,著手設計標準作業流程(SOP),期望確保醫療護理人員健康,避免SARS疏漏重演。「我親眼看著露萩從一張白紙手繪,畫出第一版SOP。」當時在A9擔任護理師的郭巧雯回憶。
黃露萩補充,當時只有少數醫院將一個樓層全闢作負壓隔離病房,硬體也是全新的,「所以工作動線、操作儀器與照顧步驟,護理師都要和感染管制師從零開始討論設計。」
雖然黃露萩隔年就調到其他病房擔任護理長,後來又升督導長,任行政職,但院方仍倚重她對急、重症的專業,持續對A9的新進護理人員提供教育訓練,並定期討論、更新SOP。17年來,A9病房因應傳染病所更新的SOP多達36版,足以應變SARS、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等傳染病。
嚴守SOP 清潔班也要保護
多年未雨綢繆的努力,在去年12月傳出武漢肺炎後派上用場。和平婦幼院區護理科主任劉翠瑤直言,走過SARS風暴的資深護理師,建立起最嚴密的防線,是醫院對抗疫情的最珍貴資產。
劉翠瑤解釋,以武漢肺炎患者為例,不論是疑似或確診個案,從送醫後以專用通道接往病房安置,到送三餐、熱水、協助採檢、照料身心,直到康復出院,都是護理師職責。因此,護理人員勢必要嚴守工作守則,才能降低風險。
黃露萩指著每一區貼滿的工作指引說明,護理人員進入負壓病房前,光是穿上防護裝備,就須依序完成九道步驟;在廊道上要注意負壓計數值,進入病室後要刻意「放慢行動」,減少氣流擾動;完成每一次與病人的必要接觸,都要乾洗手。她說,A9處處是鏡子,就是要讓護理同仁時刻提醒自己,以免疏漏。
沒保護好清潔人員安全,是SARS重災的主因之一,黃露萩也格外小心。除了清潔人員只在固定工作區域活動,清潔班還有一版專屬工作指引,張貼在顯眼處,以防疏失,「我們就是一個團隊,一個都不能倒下。」她強調。
有了充分準備,SARS期間以抽籤安排人力的狀況,已不復見。至今除了A9護理團隊,和平院區又培訓四梯次人力,通常只要護理長受調派支援,旗下團隊就毫不猶豫整組跟進,「她們的心情是:學姊罩,我安心。」劉翠瑤笑道。
交接班時,護理長還會拿出「我很安全檢查表」,逐一確認同仁身心負荷,確認能否執勤,「我們告訴後輩,她們有選擇權。留下,學姊陪你一起走過;若壓力太大,先離開也可以,我們懂。」黃露萩說。
17年前的SARS院內交叉感染,一度崩解和平醫院醫護人員的信心,但走過磨難的她們相信,只要資訊公開透明,且盡力做好準備,那麼醫護人員的專業與信念感,足以抵禦病毒威脅,並彼此守護。
正視過去的苦痛,並誓言不再重蹈覆轍,造就了今日堅韌的和平院區護理團隊。
撰文/白宜君 圖檔來源/焦點新聞攝影
※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病毒量高卻無症狀? 香港研究解釋:複製量比SARS高3倍、干擾素反應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