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早期失智量表」8 題中 2 題就建議檢查!每天多走路 1 小時,讓大腦年輕 1 歲

失智症是台灣人在進入高齡社會之後必須面對的一個重大議題,根據估計,2020 年全球有約 5000 萬人是失智症患者,而台灣就佔了其中超過 29 萬人,並還在快速增加中。

而這種失智症的症狀其實是一點一點慢慢的出現,如果沒有特別注意,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普通的老化而延誤就醫;但其實自己有特別注意,或是週遭的親友有特別注意,跟過去的自己比較,其實都可以在很早期的時候就看出一些特別的症狀,不用等到症狀很嚴重才被認出來。

其中一項最常使用的量表,就是「AD-8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台灣失智症協會的資料也顯示,「熟知失智症的早期症狀,即可讓更多病患在極早期就獲得治療與幫助。」


「極早期失智量表」8 題中 2 題就建議檢查!

這份 AD-8 量表可以用在自我評估、專業人員詢問等地方,最重要的是,每一項症狀都要「跟過去的自己作比對」。量表總共有 8 項描述,涵蓋了台灣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的症狀,如果有 2 分以上的分數,就建議到醫院的神經內科進行更詳細的失智症評估跟檢查。

每天多走路 1 小時,延緩 1 年大腦退化

而如果發現自己雖然沒有像量表描述的一樣嚴重,但的確有一些跟失智相關的輕微症狀出現,就建議要「及早預防」。 除了飲食之外,在運動上也可以幫助減緩大腦的衰老,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研究員 Nicole L.Spartano 在 2019 年時發表一篇研究,在偵測了 2354 名平均年齡為 53 歲的參與者的大腦核磁共振之後,發現低強度的活動每增加一小時,就會增加大腦的體積,相當於減少大約 1.1 年的大腦衰老。 這種「低強度」的活動,是以「走路」、「爬樓梯」為計算標準,與每天走路少於 5000 步的人相比,每天走路達到 1 萬步、甚至更多步的人,會有更高的大腦體積,也相對來說比較不屬於退化。 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跟國家的運動建議比較一致,大腦健康與衰老,證明與運動有相關性的良好關聯性,「運動是『有總比沒有好』。 參考資料 Association of Accelerometer-Measured Light-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With Brain Volume 文/盧映慈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預防失智不止要睡飽!《阿茲海默》期刊:10點睡覺對腦袋最好 45 歲前就要防失智!《Lancet》列12 項高風險因子:教育不足也上榜 WHO列出12條防失智方法 竟然「不建議」吃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