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被公認為世界最具權威性的牛津辭典,公布了幾個新的英文單字。其中,就包括了「餓到生氣」的“hangry”,由hungry(飢餓)加上angry(生氣)組合而來,讓許多曾經「餓到翻臉」的人看到了會心一笑。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博士候選人Jennifer MacCormack,便是“hangry”這個詞的主要作者,她決定透過實驗,了解「餓到生氣」背後的原因。
「我們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瞭解飢餓影響心理狀態的機制,找出在飢餓情況下,一個人是如何變得焦慮不安的。」這項研究已於6月11日,發表在《Emotion》期刊上。
MacCormack認為,當一個人飢餓時,有兩個關鍵因素,決定飢餓是否會導致負面情緒:環境和自我意識。
環境對飢餓情緒的影響
研究人員首先進行了一項400人的在線實驗。根據實驗設定,參與者會看到一個旨在引發積極、中性或消極感受的圖片。
隨後,他們被要求看一個模糊的中國象形文字,並被要求按照7分制從愉快到不愉快對象形文字進行評分。接著,參與者還被要求報告他們有多餓。
研究人員發現,飢餓的參與者,更有可能將含糊不清的中國象形文字評定為負面。
「我們認為,負面圖片提供了一個暗示,它讓人們將飢餓感解讀為象形文字是令人不快的,」MacCormack說,「相比愉快與正常的感覺,負面的信息似乎更容易讓人們將注意力集中於飢餓感上面。」
自我意識也會影響是否「餓到生氣」
除了環境因素,MacCormack認為,人們的情感意識也很重要。
那些意識到自己的飢餓且「可能將要有情緒」的人,反而不太會飢餓成怒。
在一項涉及200多名大學生的實驗中,研究人員首先要求參與者一部分禁食、一部分提前進食。
接著,在一些學生會被要求完成一項旨在集中注意力於情緒的練習後,所有參與者都被要求參與進一個喚起負面情緒的實驗:
學生們被要求在電腦上完成一項枯燥的練習,而在他們不知道的情況下,電腦被編程為在完成之前崩潰。隨後,一名研究人員走進房間,將電腦當機歸咎於學生。
實驗結束後,參與者被要求填寫關於他們的情緒、他們對實驗品質看法的問卷。
研究人員發現,飢餓的人在沒有明確關注自己的情緒時,會產生更嚴重的不愉快情緒,比如壓力感和仇恨感,這些人認為,進行這項實驗的研究人員更加武斷或苛刻;而那些花時間思考自己情緒的參與者,即使餓了,也沒有出現這些情緒或社會感知的變化。
重要意義
MacCormack說:「這項實驗提醒我們注意身體訊息的重要性,因為它們不僅關係到我們的長期精神健康,還關係到我們的心理體驗、社會關係以及日常工作與生活品質。」
最後,儘管這項研究的重點是飢餓,但MacCormack認為,這些結果可能也會延伸到引發負面情緒的其他身體狀態,如疲勞或炎症等,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這一點。
參考資料:
1.Hunger can lead to anger, but it’s more complicated than a drop in blood sugar, study says
2.Are You Really You When You’re Hungry?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